情境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应用研究
一、如何在基础会计课堂中实施情境教学法
(一)调用其他学科知识或者学习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在实际的基础会计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的调用语文、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知识以及学习方法来创设教学情境。通过这种创设情境的方法,从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文化背景出发,更容易贴近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共鸣,将学生思维的火花彻底点燃。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学生将主动的把已经学过的知识或方法迁移到基础会计的学习中来,从而在高昂的求知欲中探索基础会计的理论知识,并逐渐的将其转化为一种实际能力。例:在“盈余公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即可以引入“居安思危”的成语故事,让学生明白故事当中的治国之道(“思则有备,有备则无患”)也适用于现代企业之中,企业也需要进行科学经营与风险防范。在这样的情况下,“盈余公积”的用途即则就会自然而然的被引出。显然,以成语故事来创设情境,不仅能够为枯燥的基础会计课堂教学注入生动的调味品,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由此及彼,产生联想,从而更加深入的认识与理解会计知识。
(二)模拟角色扮演,创设最佳情境
模仿操作,即是加深对会计工作感性认识的一种最为直接的方式。通过对相关角色的模拟,必然会让学生以当事人的角度来体会情境。例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一个公司的财务部门为情境,分别让若干名学生担任主管、记账会计、制单会计、出纳等角色。当然,为了让模拟实际业务的过程更具完整性,也可以设定税收部门人员、银行工作人员、公司总经理、公司业务经理、公司业务员等角色。然后,教师应要求学生根据具体的角色分工来模拟实际的会计工作。在整个模拟的过程中,学生所扮演的各种角色都将具有业务往来的关系,在这一系列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必然会逐渐的找寻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同时,在学生亲自体验的过程中,其会计技能也能够得到极大的锻炼。
(三)教学中举出贴近生活的例子
针对于同一事物的表达而言,会计语言与日常语言之间必然将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就会计语言来输哦,其具备了高度的意义性、抽象性与交流性。在学生最初接触会计知识的时候,对相应的概念或术语必然将很难理解,那么这时候就需要教师举出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来对这些相关概念与术语进行描述,以此来将这些具有抽象性的概念、术语变得具体、直观,生动形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参与热情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