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经典的传统课文,记得我小时候也学
过, 现在的教材依然编排在内,所以我嘴孩子们说,可见这篇课文有
着无穷的魅力,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而它与《富饶的西沙群岛》有着
非常明显的相似之处,就是文章都是以总分总的结构来写的,但是,
这两篇课文在分述部分各段落的写法又是不同的。 因此, 我在教学中,,
《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较多的关注了写法的引导和指导, 尤其是并
列、总分、总分总的构段方式,而《美丽的小兴安岭》则更多的关注
了语言,特别是在用词准确性方面的引导和感悟。
一、比喻、比拟的写法使文章更显形象、生动
整篇课文较多的使用了比喻、比拟的写法,如课文第一自然段就
写到“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标树……几百里连成一片,
就像绿色的海洋。”把“小兴安岭的树林”比作了“绿色的海洋”我
让学生通过想象在脑海中绘成画面, 树多,无边无际的感觉便渐渐地
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形成。中午我还通过视频让孩子们直观地欣赏这
“几百里连成一片的绿色海洋”,惊叹声此起彼伏,真的是一眼望不
到边,这树林确实很像“海洋”
又如“小庆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
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孩子们一读句子就知道文中用了拟人的
写法,因为只有人才会欣赏自己在“镜子”中的样子。于是,我便引
导学生想象,小鹿在欣赏什么呢? 有的说:“它在欣赏自己有没有长
大了一些。 ”有的说:“它在欣赏自己美丽的庵角和身上的斑点。 ”有
的说:它在欣赏自己身上的皮毛有没有变化, 自己有没有长胖。”……
非常符合孩子的思维,这样一想象,小鹿可爱的样子〈神态) 便跃然
纸上。
而像这样的比喻、比拟的写法,在文中还有多处体现,像“落叶
在林间飞舞"“森林向人们献出了……” “有时候还到枝头散散步
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更显生动、形象。
二、品析、想象的方法使文本更显厚度、深度
在课后的习题中有这样一个练习“树木抽出新的枝条"中的“抽
出” 用得真好。我们一起来找找这样的词语,体会体会。我就以这个
练习作为一个教学的契机,让学生通过词句来品析,从中也发现我们
的孩子真很会学习。
1.“抽出”用得真好。
句子: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有的孩子已经逐渐学会自主学习, 在预习时已经关注到课后的练
习,所以在交流中马上讲到了“抽出”用得好,于是我追问学生,那
么你觉得这个“抽出”好在哪呢? 孩子讲到:“抽出”说明枝条长得
很快,假如用上“长出”的话说明是慢慢地,一点一点地长出来的,
而抽出说明是一下子的。“是啊,“抽出”写出了枝条长得非常快。还
有别的想法吗? “我又让学生联系生活, 什么东西是“抽出来的呢?
“剑、宝剑,我们玩的剑!” 孩子们喊着。 “抽出”还写出了长出来
的枝条很直,笔直笔直的。
抓住重点词理解,同时还可以用换词的方法来理解 “抽出”与
“长出>,让学生明白课文中用词的准确性,而这些词语的使用使文
章更形象。
2.“封”“浸”用得真妙。
句 1: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范范,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
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名 2: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有了“抽出”的学习铺垫,在“夏天”部分的学习中,孩子们自
然而然想到了类似词语的学习。“封”字不仅写出了枝叶的茂盛,长
得葱克范范的,而且还写出了枝叶很厚很厚,长得密密层层的。这个
“封”还让我们感觉到: 假如人在树林中的话,就好像待在一个封闭
起来的绿色的木箱子里。多么形象的比喻啊,, 看得出来孩子们已经理
解了“封",知道了枝叶的速天蔽日。
“浸” 的理解学生就更到位了。当读到这一名时,学生马上想到
了这支实在是太大了, 因为只有妈妈洗衣服的时候, 衣服会浸在水里,
衣服被水包围着,现在“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说明整个森
林全都浸在雾里,雾就好比水一样,把整个森林包围住了。从生活到
文本,学生的学习可谓深入浅出了。当然,我并没有满足,再让学生
读读句子,还读出了什么? 学生从“乳白色”还读出了雾海很深,就
像牛奶一样,前后一联系, 森林被牛奶一样的大雾包围着(浸在其中),
画面中便呈现出一种膀胱美,非常生动。
在这两个字的感悟、 理解中, 学生们一致认为这两个字用得真妙,
明白在我们表达时不仅要关注正确,最好还能做到生动,由字传情。
3.“献出”用得真绝。
句子: 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