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七下短文两篇教学设计第一课时陋室铭一教学目标了解铭说这两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理解两篇短文的结构特点及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理解古代仁人志士的高尚品格和情操二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了解主要内容理解两篇短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三教学难点理解陋室铭类比手法的运用理解爱莲说衬托手法的运用四教学课时课时五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法讨论法第二课时爱莲说一教学目标翻译并背诵爱莲说掌握文言常用实词了解并识记相关文学常识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二教学重点理解文义了解主要内容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三教学难点理解衬托手法的运用四教学课时课时五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第四单元单元整体架构人文主题本单元围绕修身正己的主题选取了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驿路梨花最苦与最乐短文两篇这篇文章组成单元通过学习感受人物身上蕴含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了解古今仁人志士的嘉言懿德树立人生标杆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加强个人修养和行为规范语文要素四篇课文体裁多样有散文小说议论文和文言文学习本单元掌握略读的阅读方法根据一定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在阅读过程中对内容和表达等要产生自己的感受和心得短文两篇解析人文主题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的高洁志趣学习中华传统美德语文要素诵读文章品读语句积累文言词句分析文章托物言志的方法理解作者表达的高洁志趣朗读并背诵这两篇短文体会两文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教学过程单元整体架构参见上方第一课时新课导入教师语言在中国诸多文化遗迹当中有一处居所它不以豪华的气派和精巧的设计而闻名那是一所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简陋的房子但它却因室主人的一篇铭文而被传诵千载这就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陋室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设计意图直接点明陋室的陈设引出课题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理解文学常识作者及作品背景课件出示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他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国忧民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刺史刺史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就故意刁难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知县实在欺人太甚刘禹锡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常用排比对偶句学生活动阅读资料了解作者作品背景及铭文特点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设计意图了解并积累相关文学常识朗读节奏圈画韵脚教师活动示范朗读课文学生活动学生听读注意把握字音停顿重音教师语言请大家找出本文的韵脚学生活动在文中圈画出韵脚明确名灵青丁经形亭押韵母教师语言因此朗读时要注意韵脚和对偶句的节奏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学生活动按照老师示范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韵脚再读课文悉解文义教师语言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并结合课下注释串译课文有问题的地方做上标记学生活动结合注释串译课文小组讨论有疑问的地方组长记录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班级集中讨论组内未解决的问题指名串译课文设计意图把握朗读节奏理解文义了解主要内容了解文章内容教师语言关于文章内容有这样几个问题需大家共同讨论讨论学生活动文中哪两句话统领全文大意明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明确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个方面来写陋室课文名为陋室铭为何结尾是孔子云何陋之有这是否矛盾明确不矛盾题目中的陋是书房的形陋而结尾的何陋之有指只要室中人品德高尚房屋就不简陋紧扣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即这虽是陋室但作为主人的我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名为陋室实则不陋文中哪些语句暗示了陋室不陋呢明确相关的句子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偶写自然环境清幽雅致这是写室中之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偶对比写交往人物不俗衬托自己的德馨这是写室中之人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正面写实写写出生活高雅脱俗这是写室中之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反面写虚写表现作者不慕富贵对世俗生活的厌弃身居陋室却不以为陋是因为室主人有着高尚的品德作者想借陋室表达他的什么情操呢这是什么写法明确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情操托物言志设计意图理解文义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类比手法的运用教师语言文章起笔写山水似乎与陋室不相干为什么要这样写结尾部分至无案牍之劳形主旨已突出意思似乎已写尽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呢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思考探究明确这是作者向深处开拓主题采用类比用历史上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他们居住的本也是陋室只因主人的才德而名扬天下表明自己也有古代名贤的抱负和志趣明确古代传说中山中有神仙这山就是名山水中有蛟龙这水就是灵水作者在这里运用类比的手法意在说明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就不在于它是否豪华富贵而在于主人的德行是否高尚文章先用山水起笔暗暗施墨徐徐点题如水流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写出陋室不陋的原因即后文的德馨教师小结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室居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设计意图理解类比手法的运用和作者的高尚情操拓展延伸教师语言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陋室铭也因其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脍炙人口久为传诵课后请大家背诵此文并仿照示例进行仿写示例交友铭友不在多知心就行貌不在美心仁则灵斯是好友唯吾真情遭难舍身救遇福共分享彼此存信任处事有默契可以同生死共患难无争吵之乱耳无猜忌之劳形战国廉蔺交盛唐李孟情好友云君交如水学生活动背诵课文仿写陋室铭设计意图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学以致用第二课时新课导入教师语言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设计意图激发学习兴趣积累文学常识作者及作品创作背景课件出示本文作者周敦颐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人们就称他为濂溪先生周敦颐在南康郡做官时曾亲自率领属下开挖了一块四十余丈宽的池塘种莲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写下了赞美莲花的传世名篇爱莲说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于论说文的范畴它往往带有某些杂文杂感的性质可以说明或叙述事物也可以议论和抒发感情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学生活动了解作者作品背景及文体设计意图积累文常朗读理解课文一读按照老师范读对照课件字音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课件出示颐蕃淤濯涟亵鲜二读把握朗读节奏示例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教师语言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并结合课下注释串译课文有问题的地方做上标记学生活动结合注释串译课文小组讨论有疑问的地方组长记录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班级集中讨论组内未解决的问题指名串译课文分类归纳重点文言知识明确分类归纳文言知识古今异义亭亭净植古义竖立今义种植一词多义之水陆草木之花结构助词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际意义远香远益清远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远远地清濯清涟而不妖形容词清澈香远益清形容词清幽词类活用不蔓不枝名词用作动词生藤蔓生枝茎香远益清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文言句式省略句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出后省略介词于判断句如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也表判断设计意图把握朗读节奏理解文义了解主要内容积累文言实词归纳文言知识理解莲花喻人教师语言本文题目是爱莲说我们可以理解为说爱莲说作者对莲花的喜爱再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学生活动在作者看来莲花有什么可爱之处呢试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明确莲花的可爱之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又赋予莲花哪些品格明确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赋予莲花高洁质朴正直芳香的品格教师小结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它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做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本文中莲花菊花牡丹都象征着某一类人作者借花喻人来表达自己的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人生态度和高雅情操教师语言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代表回答明确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分析菊的衬托作用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用菊花来衬托莲花也是用陶渊明来衬托他自己分析牡丹的反衬作用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愿不愿意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呢文中有一个字能体现作者的这种感情独教师小结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从而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文中却三次提到菊牡丹第一次衬托表现作者自己独爱莲花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显出莲花的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衬托表现作者对追名逐利的恶浊世风的鄙弃设计意图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把握写作手法品读课文教师语言同学们仔细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预设三个句子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陈述句惋惜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疑问句孤独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感叹句鄙夷四个词独欣赏甚批判独自异噫慨叹教师小结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渝地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设计意图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课后活动课后活动比较陋室铭与爱莲说两者的异同设计意图比较阅读体会两篇文章的特点深入理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