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26《忆读书》说课稿(部编版)
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忆读书》一文,作者冰心老人回忆了自己的读书的经历,总结了多年读书的经验,旨在引导学生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这篇课文条理清晰,娓娓道来。教学时,我重点采用“小记者采访”的形式,引领学生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感知文本内容,体会作者冰心的读书主张。
二、说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通过预习,认识“舅、宴”等15个生字,读准“传、卷”2个多音字,会写“舅、津”等13个字。
拓展性目标: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说出作者对“好书”的看法挑战性目标: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交流“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说出作者对“好书”的看法。
教学难点: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交流“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四、说学情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学习习惯,初步具备了默读的能力,能够联系 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在文中的作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形成了一定的语言积累所有这些都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说教法学法
圈画法:在朗读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圈画出关键的句子和词语,由词、句到段、篇,层层深入,用圈画帮助阅读。
讨论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同学讨论交流,相互补充完善,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培养其团结合作的精神。
六、说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明确采访对象
1.导入:今天,我们要举行一次采访活动,采访的对象就是著名作家冰心。
2.交流:在采访活动之前,我们需要对采访对象进行了解。对于我们今天的采访对象,你了解到了哪些相关的信息?
3.教师利用课件呈现冰心简介:
冰心,现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又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俊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其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练流畅的风格被时人称为“冰心体”。
设计意图 借助采访活动,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同时在交流中对作家冰心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做好采访准备
1.过渡:我们要想采访一个人物,必须先明确自己要采访的内容。就让我们到课文中读一读,找一找,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设计这次采访活动呢?
2.展开小组合作,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并借助音节读准每一个生字。
(2)自读带有生字的句子,努力将句子读得正确、流利。
(3)小组合作,分自然段轮流读课文,同伴要针对读不准的字音、读不通的句子进行示范。
(4)组长组织小组成员针对大家都读得不太好的字、词、句、段进行练读。
3.教师利用课件出示词语:
舅父、斩杀、凯歌、诸葛亮、水浒传、着力 鲁智深、地煞、荡寇志、贾宝玉、万卷书、书刊、烦琐、栩栩如生、无病而呻、某年某月。
4.教师将课件中其他字去除,只剩下加点的本课生字,指名逐一认读生字,及时纠正错误读音。
5.集体交流,识记多音字“传”“着”“卷”。
(1)学生利用字典等工具书查找这三个生字的不同读音。
(2)大声地读一读不同读音后面列出的词语。
(3)汇报这三个生字的不同读音,分别组词,并选择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6.指名朗读课文,要将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设计意图 借助采访准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认读生字,提高识字的兴趣。
(三)、再读课文,准备采访内容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文章介绍了哪些与读书有关的内容。
2.小组展开合作,结合作者简介,想一想:如果你是去采访冰心的记者,你要怎样设计采访问题?如果你是冰心,又该怎样回答?小组同学试着列出采访的提纲。
设计意图 学生列出采访提纲的过程就是体会了解文章整体内容的过程。
(四)、观察交流,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逐一观察每一个生字,看清楚每一个生字的字形,圈出容易写错的笔画或者部首。
2.小组展开交流,把自己圈出的容易写错的部分讲给同伴听,如果你有好的识记这些难写笔画或者部首的方法也要告诉小组同伴。
3.集体汇报交流,把你们小组公认的容易写错的字板书在黑板上,一边板书一边告诉大家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重点指导:
“凯”左下部最后一笔是竖提,不要写成横折弯钩。
“贾”上面是“覀”,不是“西”。
“衰”要与“哀”区分开,不要丢掉“口”中间的一横。
4.学生根据集体交流得来的建议,书空生字难写的笔画或部首。
5.学生自主观察生字每一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找出主笔,练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6.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书写的字,学生集体交流和评议。
设计意图 本课生字比较难写,教学时充分关注学生的主动性,将个体的细致观察和集体的交流互动相结合,提高书写质量。
(五)、布置作业,完善采访提纲
回家后认真朗读课文,再次思考“冰心”介绍了哪些内容,丰富自己的采访提纲。
设计意图 学生借助课外阅读,进一步明确文章的主要内容,为下节课的汇报交流做准备。
七、说板书设计
忆读书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八、说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本节课主要围绕落实这一语文要素展开教学,并贯穿始终。本着“一课一得”的单元主题教学理念,聚焦三级目标设计了各教学环节。人文主题“读书明智”,在品评作者的读书方法和感悟时,渗透了这一主题,先交流文本中的方法和感悟,再结合自身读书经历谈感受,由外及内地让学生明白读书的重要性,同时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本节课的教学亮点是避免了琐碎的分析和逐段讲解,让学生从整体入手抓住课文要点进行学习。
不足之处,教学设计缺一些“灵动性”“巧妙性”,很扎实,但不新颖!主题升华方面也有所欠缺!
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结合单元要素,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梳理 “作者自己读书”的经历,《忆读书》是冰心在八十年代末写的一篇随笔。全文以“忆”为行文线索 回忆了自己快乐的读书生活,读书的感受和认识,抒发了自己热爱读书、以读书为快乐的情感,深情告诫少年儿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二、说教学目标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梳理出作者的读书方法和读书的好处。
2.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交流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3.能对作者的读书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懂得“读书好”的道理,还要“多读书,读好书”。
教学难点: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的写作方法。
四、说学情
本课内容较多,信息量比较大,学生初读课文后能够大致梳理课文信息,把握具体内容,知道作者的读书经历,以及作者认为的好书标准。但是可能会出现缺漏信息或者提取不准确的情况。指导学生利用“文中圈画”“分条梳理”“借助图表"等方式完成提取信息、按要求分类整理的学习任务。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本节课聚焦目标、问题、路径三要素,组织学生联系自己的读书经历,毕业决一系列相关的问题,能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受到启发,提升对读书的兴趣。
学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体验、展示等学习方式,默读课文梳理信息、明确好书的标准:学习读书方法,感受读书乐趣。
六、说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生字回顾:和组词一起复习。
2.字词回顾。
3.回顾内容: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二)精读课文
1.围绕中心:作者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本文中心句:读书好(开卷有益)、多读书(博览群书)、读好书(读对身心有益的书)。
2.表达效果:齐读第一段,思考“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句话的特点?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特点:语言简洁,读来亲切,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与读者谈话。
效果:直接点题,引出下文。同时,从感叹号中反映了冰心和书的亲密关系。
3.多读书(一):作者回忆了年幼时“多读书”的哪些经历?
七岁听舅父讲《三国演义》,“我”听得入了迷。后来两次弃书。
4.多读书(二):尤其欣赏《水浒传》中人物的形象和个性。
《水浒传》:着力描写的人物,极生动的性格。
《荡寇传》:没有人物个性。
5.多读书(三):同一本书,不同年龄段来读,会有不同感受。
十二三岁:对《红楼梦》的兴趣并不大。
中年以后:尝到其中包含的滋味。
明确: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人对生活的感悟也是不同的。只有好书才经得起反复阅读和推敲,由此体现了作者热爱读书。
6.思考交流:请说说以下图片是四大名著当中的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