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浅析我国西部人力资源的开发.doc

216阅读 | 9收藏 | 6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浅析我国西部人力资源的开发.doc第1页
浅析我国西部人力资源的开发.doc第2页
浅析我国西部人力资源的开发.doc第3页
浅析我国西部人力资源的开发.doc第4页
浅析我国西部人力资源的开发.doc第5页
浅析我国西部人力资源的开发.doc第6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6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单回旋律 上传于:2024-06-21
浅析我国西部人力资源的开发 摘要:人力资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能否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事关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成败。然而我国西部人力资源状况却不容乐观,人口文化素质明显偏低,基础教育落后、科学水平低、人才匮乏等问题突出。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实施东西部学校对口支援工程,加大西部地区科教经费投入力度,建立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以发挥西部人力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 人力资源 教育 一、 人力资源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人力资源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能否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事关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成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世界性的统一贸易市场的形成,美、日、新三国经济迅猛发展的经验,都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开发和利用西部人力资源。 第一, 马克思主义对人力资源的论述为我国西部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人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力的总和。它有量的规定性和质的规定性。在数量上包括现实人力资源及从事社会劳动的全部人口和潜在人力资源,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动员参加社会劳动的人。人力资源的质量是指人力资源所具有的体质、智力、知识技术和技能水平。较之其数量而言,人力资源的质量更为重要。马克思指出:“简单平均劳动……在一定社会是一定的。比较复杂的劳动是自身的活不如说多倍的简单劳动。因此,少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倍的简单劳动。”【1】同时马克思还进一步指出:“比社会劳动较高级的复杂劳动是这样一种劳动力的表现,这种劳动力比普通的劳动力需要较多的教育费用,它的生产需要话费较多的劳动时间。因此,它具有较高的价值。”【2】1973年英国经济学家哈比森(F.H.Harbison)在其《作为国民财富的人力资源》一书中说过: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发展人们的只是和技能,就不能发展任何新的东西。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明确指出:“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实现科技进步,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关键都在人。”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应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 第二, 国际国内形势要求大开发应充分利用人力资源 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知识和资本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取代体力劳动者,工业生产正由劳动密集型转向知识密集型,人力资源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经济全球化,使得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趋密切世界性的统一贸易市场已经形成,能否拥有大量的、掌握高科技的专业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已成为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能否取胜的关键。目前各国都在紧锣密鼓地加大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开发人力资源的力度;美日等发达国家还利用自己的优势加大对世界范围内的人才竞争,特别是争夺发展中国家的优秀人才。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短缺,经济落后加之自然资源再生困难,且我国人口的平均增长量依然可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必然会加速自然资源短缺的状况。因此21世纪的中国要保持经济较高的增长率,必须转变观念,大力开发利用人力资源,走集约型的经济发展路子。我国目前一般人力资源过剩,特殊性人力资源缺乏,这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但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最大潜力所在。因此,在西部大开发中要善于发挥这一比较优势。 第三, 美、日、新三国经济迅猛发展得益于对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视 美国长期以来能保持世界领先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力发展教育,极力开发国内人力资源,并采取种种优惠手段,每年都从世界吸引大量的优秀人才。爱德华.丹尼森分析1948-1981年每晚i过经济增长源泉的一项研究表明,美国产量增长的大约33%归功于劳动力人口和资本的增长,其余的67%都要得益于教育、创新、规模效益、科技进步和其它要素。教育和知识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而易见。二战后处于崩溃边缘的日本,能在短短20年内一跃成为经济强国,与其对教育、科技的重视密不可分。二战后,日本把教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培养了大批适应技术变革和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新加坡是一个自然资源十分贫乏的国家,但却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之一。因为新加坡也十分重视基础教育,还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并充分利用现代通信传播媒介。美、日、新加坡经济迅猛发展的经验值得借鉴。1979年“科教兴国”战略有力地促进了科技的发展。【3】在西部大开发中,只有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大力兴办教育、重视科技、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才能保持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第四, 人力资源开发对西部地区的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独特的资本要素,是一种可以实现收益递增的资本,由于人具有能动性和独特的使用价值,可以创造出比物资资本更大的价值,所以开发利用人力资源有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倍增目标。在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社会经济的发展给人力资本的创新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可以加速国民经济的发展,表现在:首先,由知识积累引起的人力资本的变动,导致社会分工细化,从而提高了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其次,人力资本积累的外部效应产生的全社会平均人力资本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增加了全社会的劳动总量;再次,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会引起社会制度的变革,有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二、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西部人力资源开发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但人口文化素质明显偏低、西部政府都教育的投入不够、基础教育落后、科技水平低且科技队伍有待壮大、人才匮乏等问题突出,影响着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西部人力资源状况仍不容乐观。 第一, 政府对西部地区的教育投资严重不足 国际经验表明,要使一国人力资源的状况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教育投资一般要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6%以上,教育投资增长要高于国民收入增长。改革开发以来,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上升,但我国教育财政的总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显低于国际平均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投入的增加,西部地区受教育的人数日益增加,受教育的年限逐年提高,西部地区的人口素质较之过去有很大的提高,然而西部仍是我国文化教育事业最落后的地区,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人均受教育的年限除陕西、新疆略高于全国水平外,其它10个省、市、自治区只有全国水平的70%-80%。在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中,除新疆、陕西、宁夏、内蒙古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其它省市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从业人员的比重均在50%以下,青海、甘肃、贵州、云南、宁夏从业人员中,文盲的比重高达20%以上,西藏甚至高达67.5%。【4】西部教育投资水平远远不能承担起开发人力资源的使命。教育的落后会加剧贫困,而贫困又会反过来迫使政府削减教育投资,致使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举步维艰。 第二, 西部地区义务教育薄弱 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面临着挑战和困难。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的义务教育取得了较大进展,为近年来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初步的人力资源基础。但由于多种原因,西部地区义务教育与东部经济发展较快地区义务教育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甚至还存在进一步加大的趋势。全国目前人均受教育的年限为8年左右,而西部地区,则不到7年;东中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到2004年年底均可基本实现“两基”,而西部的绝大数省份却都不能实现;西部地区人口中文盲、半文盲的比例偏高,在就业人口中高层次人才的比例明显低于东部。 相对滞后的教育已经成为制约中西部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制约着全国“普九”工作整体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因此,加强和发展中西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尤其是基础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第三, 西部地区科技水平低 由于西部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及历史因素,直到目前西部的科技队伍建设仍存在问题。西部地区科技落后,劳动力素质不高,缺乏既懂经营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更缺乏一个有利于各类人才成长的制度环境。科技力量薄弱,使得现有的产品和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造成大量具有开发价值的自然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实施科教优先发展战略,直接关系到西部大开发的质量和成败。 第四, 西部人才缺乏,人才机制不健全 西部地区从业人员接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在人力资源上的差距发人深思。人才问题是西部开发区再创辉煌的关键性问题。市场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对劳动力的需求已转向高技能人才”。西部地区人才不足,加之大量的人才外流,更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西部人力资源本不太丰富,结构不尽合理,人才的创新能力亟待提高。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西部有些地区管的过死,干预过多,就往往扼杀了人才的创新精神,西部一些条件差的地区,为了能留住人才,严格限制人才的流动,结果是即便勉强留住人才,但又激发不出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西部地区人才外流严重,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也普遍较差。在办学思想、观念、机制、模式等方面,也需要不少进一步改革、转变的地方。因此,“还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 三,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应对措施 要改变西部文化科教事业落后的面貌,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实施东西部学校对口支援工程,加大西部地区科教经费投入力度,建立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以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 (一)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发挥教育在西部地区开发中的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 江泽民曾指出“西部开发关键在人才,人才培养关键在教育,首先要集中力量把基础教育搞好。”【5】教育既可提高西部地区的全民素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可为西部大开发提供各方面人才,尤其是科技创新性人才。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最具创造性的人,素质的普遍提高必将以倍增的简单劳动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高素质的劳动和科技创新的有机结合,会加速由潜在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从而在西部某些条件较好的地区率先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最终促进西部乃至全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西部经济与社会的发发展,要想赶上来并形成持续的后发优势,必须坚决走依靠教育和科技的路子,必须坚持科教先行的指导思想。人的素质高低决定西部开发的成败。人才匮乏将是制约西部开发的一个长期的、关键的因素。而人才的培养、人员素质的提高,则主要取决于教育。西部大开发,教育需先行。西部地区加快教育大发展需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继续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加大国家对西部地区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努力加快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对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建设应该予以强力支持,扩大东、中部地区高校在西部地区的招生规模。 (二) 发挥东部优势,实施东西部削下对口支援工程 欧美及日本等发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