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妈妈》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音乐音乐(下册)
教学主题:歌曲教学
所授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 :
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程标准的本单元相关要求
(一)通过本课的听 唱 舞 奏 创作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一地区音乐的美妙。
(1)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概念。
(2)歌唱姿势正确,有良好的歌唱习惯。
(二)学唱歌曲
(1)运用正确的歌唱方法演唱歌曲
(2)能够体会歌曲的情绪,并能声情并茂的演唱。
(3)指导学生设计几个蒙古族舞蹈动作,边唱边表演。
2.教材分析
《大树妈妈》是一首抒情性的儿童歌曲,具有“摇篮曲”风格。歌曲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歌颂了大树妈妈对小鸟的百般呵护。歌曲为单段体结构,全曲的音域只有八度,旋律亲切,柔和,休止符的运用生动地表现了大树妈妈对小鸟的深厚的爱。
3.学情分析
(1) 小学二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他们模仿仿能力强、好奇心强、活泼好动, 但是依赖性强、自我约束能力差,在教学中尽量结合她们的年龄特点进行课堂教学。
(2) 二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教师应合理有效的运用课程评价。
4、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体会到母爱的伟大,感受到摇篮曲优美、抒情、柔和的风格,了解尊敬长辈,关心他人是一种美德。 2、学会用轻柔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有感情地进行表演。 3、通过角色表演,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有所提高,并能尝试有个性的创造性活动。 5、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体会摇篮曲的风格特征,并能通过唱、演表现出来。2、难点:
正确演唱后八分休止,做到音断而气不断,通过演唱,感受八分休止符在塑造音乐形象中所起的作用了。
教学方法:采用创设“摇篮曲”情境导入新课;
采用随故事情节的发展层层递进,学习歌曲;
采用创编音乐剧的活动,培养学生创造力。
教学准备:
相关的课件 电子琴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静态画面:一位年轻的妈妈在摇着摇篮哄小宝宝睡觉)在舒伯特《摇篮曲》的音乐声中,师生安静地走教室坐好,老师引导学生轻轻地随着音乐的旋律摇摆,或闭着眼睛静静地听,感受乐曲的优美意境。
师:小朋友们,这段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让你想到了怎样的情景?
生:好象在小船上(天空中飞翔,象妈妈在哄我睡觉)
师:小朋友们说得都很好。这段音乐有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摇篮曲》,它是妈妈在哄小宝宝睡觉时唱的歌曲.你觉得她的声音是怎样的?对,摇篮曲就要用轻轻的柔柔的声音演唱。你们爱妈妈吗?谁来表达一下爱妈妈的心情?请你有感情地喊一声“妈妈”(指名学生喊,再一起喊一声“妈妈”)
(二)巧妙引导,解决难点。
师:恩,从你们的喊声中老师强烈地感受到你们是多么地爱妈妈,那么你想体验一下做妈妈的感觉吗?
播放歌曲《大树妈妈》的旋律,引导学生都来当一回小妈妈。和着音乐的节拍做哄小宝宝入睡的动作(取出椅子底下事先准备好的布娃娃,要求动作必须合拍。师巡视,表扬做得好的学生——在额头上贴纸)
师: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小宝宝们都安静地睡着了点击出示:咦,还有一个小宝宝没睡着,他在干嘛呀?(一个娃娃躺在摇篮里,大眼睛一睁一闭)小朋友们学着他做一做,好吗?(师用手势引导学生睁眼闭眼)
师:你能用嘴巴来模仿吗?(引导学生用嘴巴一张一合)——点击出示:啊 0 啊 0啊 0 啊 (老师指出“啊”代表张嘴,“0”代表闭嘴),引导学生读一读。
学生掌握后,试着让他们把“0”处理放在心里默读。
(三)故事导入,学唱新歌。
师:小朋友们的表现可真棒!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呀准备了一个故事,想听吗?(播放自制多媒体FLASH动画,配乐)鸟妈妈生了一只可爱的鸟宝宝,她每天给宝宝梳头、洗脸、喂食,还常常哼着摇篮曲哄鸟宝宝睡觉,鸟宝宝在妈妈的照料下可幸福啦!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一天鸟妈妈象往常一样出门给宝宝觅食,被一只可恶的老鹰吃掉了从此小鸟成了可怜的孤儿小朋友,你们想知道后来小鸟的命运是怎样的吗?(播放歌曲录音《大树妈妈》,同时出现画面)
师:是谁做了小鸟的妈妈呀?生回答:《大树妈妈》(出示歌名)
师:谁能说说“大树妈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生回答,师引导观察图,逐句出示第一段歌词。
师:好!让我们一起来走近大树妈妈。
大树妈妈个儿高,
托着那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