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必修(下)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教学设计 (1).doc

340阅读 | 12收藏 | 6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必修(下)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教学设计 (1).doc第1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必修(下)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教学设计 (1).doc第2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必修(下)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教学设计 (1).doc第3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必修(下)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教学设计 (1).doc第4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必修(下)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教学设计 (1).doc第5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必修(下)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教学设计 (1).doc第6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6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弄巧拙 上传于:2024-06-21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新教材的试教是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我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尝试聚焦五大学科核心素养,创设探究情境、确定探究主题、设计探究问题,让学生在材料的分析、运用、质疑求证中中增进历史理解和感悟,形成历史认识,进而观“景”生“情”,生成鲜明的情感态度,形成价值判断,理解家国情怀的内涵。 【教科书内容分析】本课是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的第21课内容。二战后世界发生了深刻变化,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是战后国际关系的重要现象。本课通过冷战与两极格局、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两极格局的瓦解三方面内容,展现了美苏两国及其所领导的两个阵营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的对峙,美苏争霸的历程,两国实力对比的变化,出现的战争危险和最终较量的结果,凸显在冷战形成的两极格局中,孕育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这一主题。 【教学目标】 一、通过梳理40年代中期—50年代中期;50年代中期—70年代末;70年代末—90年代初3个时间段的阶段特征和典型事件,时空结合,构建近代国际格局的演变框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二、通过阅读史料,解读探究战后美苏“冷战”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素养。同时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三、引导学生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去分析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对两极格局的冲击,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认识到生产力发展变化是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的根本原因,认识到国家实力和国家利益在国际格局演变中的重要地位。 四、美苏“冷战”威胁了人类安全与和平,造成世界局势的局部紧张,但同时也推进了世界的整体进步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的不断发展,引导学生关注当今的国际关系,以史鉴今,认识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牢固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促全球的和平与发展,形成价值判断,理解家国情怀的内涵。 【教学重点】冷战爆发的原因和影响。多极力量的成长对两极格局的影响。 【教学难点】冷战的发生、发展与国际格局变化之间的关系。 【教法、学法】指导阅读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史料研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情分析】此次参与试教的是我校的高一学生,他们整体积极性较高,学习能力较强。但由于初中历史采取开卷考的形式,也不计入中考成绩,导致很多学生对于历史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历史基础比较薄弱,对于如何学习历史存在偏见,对于突如其来的高强度的历史课堂学习显得措手不及,需要教师有效引领学习方法和课堂节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回顾近代以来国际格局的变化,指出国际格局取决于国际舞台上主要政治力量对比的变化态势,那么二战后美苏各自的实力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诱发学生们列举自己对美苏战后实力的认识,引出美苏所恃何长图的话题,在对比美成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和苏联是唯一能与美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的史实后,教师从双方一目了然的对峙与竞争状态顺势导入本课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教师依据教材界定冷战的概念和含义:冷战简单来说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员国)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欧集团(即华沙条约组织的成员国)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在这段时期,虽然分歧和冲突严重,但对抗双方都尽力避免导致世界范围的大规模战争(世界大战),其对抗通常通过局部代理人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外交竞争等“冷”方式进行,即“相互遏制,却又不诉诸武力”,因此称之为“冷战”。 1.设置探究活动一:为什么会出现美苏冷战的局面? 关于冷战何以发生?美苏两国到底谁是冷战的始作俑者?这是十分复杂,而且争论相当激烈的问题。教师不急于给学生以答案,在充分提供大量历史材料的前提下,教师引导学生研读史料,创设问题情境,师生共同探讨。 材料呈现: 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斯大林(1945年于雅尔塔) 教师设问:斯大林的话反映出两国反目成仇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发言:二战结束后,在消灭了法西斯这个共同敌人之后,美国和苏联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双方关系开始发生变化。 材料呈现:波兰问题对于俄国人不仅仅是个荣誉问题,而且是个安全问题……因为苏维埃国家一些极为重要的战略问题都与波兰有关……波兰问题对苏维埃国家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1945 年2 月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的讲话》,[苏]萨纳柯耶夫等编《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会议文件集》 教师设问:斯大林的话反映了苏联战后的国家发展战略是什么? 学生发言:保障国家安全战略。 材料呈现: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故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吾国为本身之最大利益以及为和平与人道计,对于此种责任,不能畏缩,不应畏缩,且在事实上亦未畏缩。 ——《罗斯福在美国外交政策协会发表关于美国外交政策的演说》 教师设问:罗斯福的话反映了美国什么样的战略意图? 学生发言:二战后,美国确立了全球扩张战略。 材料呈现:随着二战后美苏矛盾的不断激化,双方的态度也逐渐强硬,都把对方视为敌人。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向华盛顿发回一封8000字“长电报”,提出了美国要依靠实力抵制苏联的扩张,同时又不会引起美苏之间全面军事冲突的主张。这是遏制政策的前奏。同年9 月27 日,苏联驻美国大使尼古拉·诺维科夫向莫斯科发回“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长篇报告”,断定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特征是谋求世界霸权,将苏联视为其通往世界霸权的主要障碍,并正在把苏联作为战争的对象而准备未来的战争。由此可见,二战结束仅仅一年,美苏双方的对外政策都从大国合作转向了对抗。                       ——凯南的“长电报”和诺维科夫的“长报告” 教师设问:材料反映了美苏怎样的心态?双方展开了怎样的对抗? 学生发言:美苏都把对方视为敌人,双方开始了冷战的对抗。 四部分的材料层层推进,基于教材内容强化学生的认知,在学生阅读分析史料的过程中,前后贯通,让史料说话,形成自己的对冷战发生原因的历史思考: 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双方战时同盟的基础消失。 ②美苏双方国家利益冲突加剧:战后美国明确提出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走上了全球扩张的道路,在亚洲排挤苏联,单独占领日本;在中国扶蒋反共,帮助运兵。苏联为了保障国家安全,特别是西部边界的安全,努力扩大在东欧的影响,帮助东欧八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③双方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苏联主要意识形态是建立共产主义,扩张共产主义;美国则是遏制共产主义、反对共产主义,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 2.设置探究活动二:冷战格局形成的过程是怎样的? 美国 苏联 政治 杜鲁门主义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 马歇尔计划 成立经互会 军事 北约 华约 地缘政治 西占区合并, 币制改革 封锁西柏林对外交通,切断供应 这处教材的内容完整清晰,请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成表格,教师用PPT梳理美苏对抗的史实,在此基础上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欧洲形成以美苏为中心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在全球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冷战对峙的两极格局。 那么冷战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的特征是怎样的?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又是如何发展的?由此进入下一目内容的学习。 (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幻灯片展示历史场面的同时教师给学生列举“冷战”记忆:第二次柏林危机、柏林墙、古巴导弹危机等事件,富有视觉冲击的图片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用眼和心来解读已经淡去的历史场面,从而打开想象的空间。 1.设置探究活动三:有人说,冷战是国际关系的一种进步,你怎么看? 材料呈现:两个超级大国都已拥有能够毁灭对方及所有其他国家的力量。因此,它们开始商谈以控制核武器竞赛。继古巴导弹危机之后,两国建立了“热线”,双方可以在发生紧急事情时进行联系;又于1963年签订了《禁止核试验条约》。 ——(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学生会众说纷纭,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和开放度,教师鼓励学生的有创新意识的见解,同时注意引导,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点拨与总结: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世界分裂成两部分。美苏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破坏世界和平,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威胁人类安全。局部热战不可避免 (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造成一些国家的分裂和领土纠纷(德国分裂、朝鲜分裂)。但同时也有积极的一面。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长期对抗,不同程度上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客观上推动了各种力量的发展(欧共体形成、不结盟运动发展壮大、第三世界崛起) 2.设置探究活动四:围绕“美国面临着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挑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证。 材料呈现: 1971年7月6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中指出:从经济角度看,美国不再是世界头号国家,世界也不再仅有两个超级大国。从经济状况和经济潜力看,当今世界有五大力量中心。 未来五年、十年或十五年,在我们有生之年,我们将看到五大超级经济力量:美国、苏联、西欧、大陆中国,当然还有日本。 这五国将决定经济的未来,由于经济力量对其他力量的关键作用,这些国家也将决定本世纪最后1/3 时间的前途。这意味着,与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所处的地位相比,美国面临着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挑战。在即将到来的世界中,美国将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 在学生论证时进行学法指导: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而明确观点的前提,是对所给材料的整体阅读和信息提炼。确定观点后,就要从课本材料和所学知识中找论据。论证的过程中,既要有观点,也要有引用的材料,体现着史论结合的原则。论述时,还要紧紧围绕核心观点,运用唯物史观进行论证,简明扼要阐释。在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科书,提炼观点和信息,加以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教师给出示例。 观点1:西欧和日本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 。论证:随着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西欧经济实力增强,他们开始逐渐在政治上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经济上与美国展开竞争,使美国的霸主地位动摇。 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进入高速发展时期;60年代末,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1987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日本经济的“起飞” 及其成为“政治大国” 的追求,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逐渐分化。 观点2:中国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论证:两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