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1.doc

269阅读 | 11收藏 | 6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1.doc第1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1.doc第2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1.doc第3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1.doc第4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1.doc第5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1.doc第6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6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上传于:2024-06-14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知识和能力:学习文中关键的字词或语句,积累文言词句;理解文意,并背诵课文;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过程和方法: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课文内容;利用论点、论据知识来把握整体。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忧患意识,要有用勇于吃苦、艰苦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1、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背诵,培养学生正确诵读文言文的习惯。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文言词语,为今后学好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3、明白“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练”这一深刻道理。 教学难点: 1、翻译全文,理解文意。 2、读准读好,背会背熟。 教法:导读引背,引导学生探究写法、领悟文章主旨。 学法:自主读译记诵,分组交流探讨与合作诵读相结合。 教具:古筝曲《叹颜回》、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并学习文学常识 1、 出示以下“孟子语录”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尽信《书》,不如无《书》。 以上这些至理名言在中国流传了两千多年,这些话都出自两千五百多年前一位圣贤之口。这个人与孔子齐名,他就是被称为“亚圣”的孟子。(看孟子像) 2、 资料简介(文学常识):以检查对孟子和《孟子》的预习情况的方式进行。 (过渡语)我们都知道,远距我们现在大约二千五百年前,出现了一个历史文化转变的伟大时代——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都有几百年之久,孔子在春秋时期,孟子在战国时期。战国时期,孟子始终为人伦正义,为传统文化和道德政治奔走呼号,他继承孔子的儒家思想以及中国文化道德政治的哲学观念,他的思想也和孔子的思想一样,流传到今天。 预习题 孟子: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县)人。孟子受业于孔子孙子子思的门人,是(儒)家的重要人物,后世把他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并尊其为(亚圣)。 《孟子》:(儒家)经典之一,为(孟子)和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著。书中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合称为(“四书”)。 今天我们学习《孟子》中的名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明确学习目标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2、 学生个别朗读课文。指导朗读。 投影显示: 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畎亩( ) 傅说( ) 胶鬲( ) 拂乱( ) 注意下列句子的停顿: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分组练读:两人互读;组内轮读。 4、全班练读:男生齐读第一段;女生齐读第二段;第三段:女分读、男分读、男女合读;第四段:齐读。 5、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配乐:古筝曲《叹颜回》)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 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 “信”“达”“雅”三个字是文言文翻译可遵循的原则。 从文言文翻译的角度来理解,“信”,就是要求译文忠实于原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意思。“达”,就是要求译文通顺明白,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雅”,侧重在译文本身的提炼,要求译文选用的词语比较考究,能进而为规范得体,简明优雅。 “信、达、雅”三者互相联系,而又各有侧重。一般说来,“信”是第一位的,“达”、“雅”递而次之。所以,文言文翻译当以直译为主,在难于直译时,才辅之以意译。 2、 小组交流,讨论,解决翻译中的疑难问题。(指导各组准备展示本组的翻译内容。) 3、 学生翻译讲解课文大意。 学法:分四组,每组翻译一段,师点拨;(配以板书) 组际挑战,互相“点将”,我读你译,你读我译。 ◇第一段的设计: (学生)先借助“注释”讲历史人物的故事, 再翻译句子,同时(师)点拨文言词语及翻译方法 第二段的设计: 用组长与组员对话的方式,(对照幻灯片放映的文本)逐人逐句翻译,且组长译首句和尾句(以便于组织)。 第三段的设计:基本同于第二段。 第四段的设计:同第二段。 ◇师穿插讲解: ①调整语序 例:舜发于畎亩之中→舜于畎亩之中发 ②词类活用 例:必先苦其心志。 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 ③同形异音异义字 拂:行拂乱其所为,读“fu” ,阻挠,违反。 入则无法家拂士,读“bi” ,通“弼”,辅佐,辅弼。 ④百里奚的“奚”字。 四、背诵 1、“引背”,按板书提示背诵; 2、小组内互背; 3、“赛背”,以小组为单位,以个人为单位; 4、“美背”,全班配乐(古筝曲《叹颜回》)齐背。 五、分析 1、文中列举的六个历史人物有什么共同点? (他们在成为名人之前,要么经受磨难,要么从事着不起眼的工作,要么都不为世人所知……都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2、结合现实谈谈你对第二段的理解。 第二段,它告诉人们:所有将来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必然要在内心和身体各方面经受一番痛苦与曲折的磨练,并以此来增长自己的才干。能吃的苦都吃过了,能经受的挫折都经受过了,以后即使再碰到类似的困难和挫折,便能处变不惊,临危不乱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