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语文第六单元名著导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感知全书内容,把握小说主题。
2. 品读精彩片段,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魅力。
3. 从保尔身上汲取精神力量,树立伟大理想,培养钢铁般的意志。
4. 学会做摘抄、写读书笔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教学重点:
1.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感知全书内容,把握小说主题。
2. 品读精彩片段,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魅力。
三、教学难点:
1. 品读精彩片段,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魅力。
2. 从保尔身上汲取精神力量,树立伟大理想,培养钢铁般的意志。
四、教学课时:2 课时
五、教学方法:精读法、探究法。
第六单元单元整体架构
人文主题: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我国古代的经典名篇,包括《<庄子>二则》《<礼记>二则》《马说》《唐诗二首》。有的表达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有的是对现实生存状态的反思。学习本单元,能感受到作者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怀,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
语文要素:学习本单元,反复诵读诗文,培养文言语感。注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欣赏课文中精彩的语句。学习感受古人论事说理的技巧,体会他们的人生感悟,从中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陶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语言:有一位作家被罗曼·罗兰誉为“最罕见的道德、最纯洁的勇气的同义词”;有一部文学作品被视为“人生的路标和精神补品”。这位作家就是前苏联文学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这部作品就是他的代表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这部作品。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
初步感知
教师语言:请同学们说说你们对这部小说的认识。
学生活动:自主思考,回答问题。
明确:这部小说字面上看是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实际上是讲保尔在艰苦的环境里如何历练自我,最后成了钢铁般的战士。小说把保尔的经历作为主线,从保尔的童年开始写起,写他童年的苦难,又写他青年时期的战斗,写他要坚持入党,保卫自己的国家。保尔的经历,体现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具有正能量,很有感染力。所以这部书才会享誉世界,才会被全世界的青少年们视为人生的教科书。
教师语言: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故事情节?在这个情节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示例(课件展示):保尔冒着危险偷了德国军官的枪,哥哥阿尔焦姆帮他藏在树林里,才逃过一劫。我读到这个情节,仿佛看见一个少年勇敢地朝窗台旁的桌子快速地爬去,他听不见鸟儿的声音,感觉不到树的颤抖和花儿的恐惧。他想:只要有一杆枪,我什么都不怕。
(出示片段:原著上部第二章。)
学生活动:小组分享,之后派代表全班展示。
【设计意图】读完整本书,能够初步说出自己对这部书的认识和评价。
拓展延伸分析人物形象
教师语言:这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电视剧中保尔的一个剧照,我们来谈一谈保尔。同学们,读书要会读书,读书是通过看别人的经历来见证自我的经历。所以读书就是一种遇见,在读书的过程当中,遇见当下的自我,遇见未来的自我,当然也遇见过往的自我。那么你们来思考,保尔身上最打动你的精神特质是什么?
课件展示: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剧照。
学生活动:自主思考,小组交流,派代表汇报。
示例:我觉得保尔最打动我的品质是他的顽强。他是一个革命战士,他肩负过很多伤。后来二十几岁的时候经常住院,不能下床,双腿瘫痪。他依旧没有放弃为革命为国家做贡献,几次要求上级给他分配任务,直到他双目失明。他一直在坚持读书,坚持听广播。
【设计意图】结合文本分析人物形象。
感受品质
教师语言:保尔的一生始终把党和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为共产主义事业而活,活得短暂却有意义。请同学们诵读保尔的名言,感受他的英雄品质,并完成下面的两个小任务。
课件展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学生活动:
1. 把保尔的名言改编成小诗。
2. 你如何看待保尔的一生?创编小诗,表达感悟。
示例:
一棵大树
保尔的生命就像一棵大树,
将根深深地扎入土壤中,
即使树梢被削掉,也绝不会因此而凋零。
知道为什么而死,也就有了力量,
不会惧怕生活带来的痛苦,
不会在“等待”的面具下成长,
不会在“忍耐”的被窝中懦弱——
就像一棵苍劲的树,
饱受岁月的摧残和无情的风雨。
但他不畏惧,
反而挺直腰杆,去迎接生命的洗礼。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将目光聚焦到保尔身上,结合小说的具体情节和细节,去感受保尔的形象:一个坚持的保尔,一个勇敢的保尔,一个也有软弱但经受严峻考验的保尔,一个酷爱学习的保尔,一个生命虽短暂却活得有意义的保尔。
【设计意图】总结本课所学。
课后活动
课后活动:有人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已经落伍了,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了,甚至有人说“应该把它送进历史博物馆,而不是把它介绍给年轻一代”。请你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设计意图】借助问题,去思考和感受经典的价值和魅力。
交流展示
教师语言:学校文学社将举行一场读书推介会,请你依据自己的阅读进度,做一份阅读推介。
学生活动:交流展示。
要求:展示的作品可以是纲要式的简介,结构思维导图,图文相配的片段介绍,名家评论等。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展示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激发起阅读兴趣。
默读与摘抄
教师语言:请学生默读勾画准备摘抄的语句,并批注摘抄的理由。
学生活动:展示交流。
摘抄景物描写精美的语句。
摘抄人物描写精彩的语句。
摘抄议论感悟精辟的语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如何精读,帮助学生学会摘抄,明确什么样的语句适合摘抄积累。
比较阅读
教师语言: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要有自己的理解体会,并能就作品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这两段文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活动:
1. 比较阅读:将节选(一)和节选(二)的内容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变化?
明确:
(1)环境变了:
“花园的四周,栽种着高大笔直的杨树,在轻柔的风的吹拂下,树枝微微晃动。
这儿什么都没有变:依旧是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