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苏州园林
1.语言运用:积累“丘壑、嶙峋、因地制宜、自出心裁”等词语。
2.思维发展: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学习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3.审美鉴赏: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4.文化传承:引导学生体会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学习多种说明方法,品味准确、简洁、生动的说明语言。
领略苏州园林的建筑美、画意美。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先总后分,由整体到局部,条理清晰地说明事物的写作方法。
创设情境、引导点拨、自主探究。
第1课时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人间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名闻全国,誉满世界。现存的园林近则四五百年,远则上千年,可谓源远流长。苏州现存园林近二百处,无怪乎人们称苏州为“园林城市”。现在,就让我们随着叶圣陶老先生去观赏那富有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吧!(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疏通字词
1.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编辑家、教育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他创作态度严谨,语言洗练优美,风格朴素自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2.生难字词
(1)字音
轩榭(xuān xiè) 池沼(zhǎo) 丘壑(hè)
模样(mú) 斟酌(zhēn zhuó) 重峦叠嶂(zhàng)
嶙峋(lín xún) 庸俗(yōng) 依傍(bànɡ)
雕镂(lòu) 蔷薇(qiáng wēi) 映衬(chèn)
蔓延(màn) 芭蕉(jiāo) 雷同(léi)
(2)词义
【嶙峋】枯瘦的样子。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自出心裁】出于自己心中的设计或筹划。多指诗文、技艺等的构思有独创性。
【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
【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珠光宝气】形容服饰、陈设等非常华丽。文中形容花开后的艳丽多姿。
【鉴赏】对艺术品或文物的欣赏和评价。
【俯仰生姿】高矮错落有致,无论俯视还是仰视都会形成美好的姿态。
三、整体感知 概括园林特征
1.学生读课文,概括每段的大意,划分结构层次。
点拨: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地位及特点。第二部分(第3~9段):分类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第三部分(第10段):文章的结尾留有余地,使人不禁回味、思索和向往。
2.阅读说明文应从哪几方面入手?
点拨:明确说明文的对象,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了解说明的结构、顺序,找出说明的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
3.作者在课文开头是如何评价苏州园林的?
点拨:“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4.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总体特征是什么(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说明的?
点拨:说明对象:苏州园林;总体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课文主体部分先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四个方面来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又补充说明了苏州园林每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
四、课堂小结
苏州园林有近二百处,作者到过的不过十多处。通过周密的观察,从个别中概括出一般,抓住了苏州园林不同中的共同点,进而围绕这个中心,把各种景物综合分成几个类型和方面,分别加以介绍和说明,做到了以一统百。这种由总到分、由整体到局部的说明顺序值得我们学习。
五、布置作业
请用一段文字介绍你的房间或所在的班级室内布置情况,要求用一定的说明顺序进行介绍。
第2课时
一、复习旧课 导入新课
上节课同学们找出了说明对象及特征,并且梳理了文章的结构,这节课我们继续探讨说明文知识。
二、跳读课文 理清说明顺序
1.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话介绍作者的说明顺序,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点拨:文章采用先总后分、由整体到局部的逻辑顺序展开说明。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园林建筑特点的概括介绍和分类说明互相照应,前后提挈。“图画美”这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作为线索贯穿全篇。作者先介绍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和每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
2.以第4段为例,探究局部说明的顺序。
①学生齐读第4段。
②选一位同学介绍本段说明的顺序。
点拨:本段先写假山堆叠的艺术,或重峦叠嶂,或竹木掩映,游人远望有观赏古代名画的美感,攀登则有如身在山中的实感。次写池沼和其他景物的配合,或河上两桥相望,各呈异彩;或石头花草,随意点缀,无一不美。最后池沼中还有亭亭玉立的荷花,活泼戏耍的游鱼,充满生气。“图画美”贯穿整个段落。
3.这是一篇写建筑物的说明文。本文为什么采用逻辑顺序,而不采用空间顺序?
点拨:因为本文所介绍的不是苏州园林某个园林的情况,而是苏州所有园林的共同特色。因此它不像一般介绍某个地方的说明文那样,按照游览的路线来进行叙述,而是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从全局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的不显眼的事物,分项地进行说明。进而采用了逻辑顺序。
三、细读课文 把握说明方法
1.分析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相关句子加以印证。
点拨:本文采用的说明方法有以下几种:①分类别:“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②作比较:“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③引用:“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④举例子:“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⑤列数字:“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2.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文章融说明、描写、议论于一体,以概括性的说明介绍园林,以生动的描写形容景物,以通俗的议论分析原理。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除说明之外的其他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