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教学要点】
1.复习说明文的文体知识,明确说明文的阅读要点。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
3.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
【教学目标】
1. 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先总后分,由整体到局部、条理清晰地说明事物的写作方法。
2. 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 领略苏州园林的建筑美,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
【教学重点】
1. 理清课文的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 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 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 找出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是因为它拥有一批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苏州园林现存一百多处,它们有悠久的历史,现存园林时间长则上千年,短则四五百年。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将大自然的景物概括、提炼,创造了一个个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世界。叶圣陶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基本艺术特征,作了具体而生动的说明。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写的说明文——《苏州园林》。
二、简介作者。(先让学生介绍,然后教师多媒体投放)
三、复习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多媒体投放)
1.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些?
2.常见说明方法有哪些?
3.说明文语言有哪些特点?
4.你认为阅读说明文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明确:
1.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2.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画图表等。
3.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严密。
4.阅读说明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理清说明的顺序;找出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
四、欣赏领略,整体感知
1.通过用多媒体显示“苏州园林”的美景来激起学生学习这一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欣赏完图片后,说说个人的感受:如果让你用一个比喻句形容苏州园林,你觉得苏州园林就像……
学生自由发言:①仙境;②一幅幅完美的图画;③世外桃源……
2.现在就让我们快快走进这个人间仙境,走进那一幅幅完美的图画。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思考:
(多媒体投放)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2)作者抓住了苏州园林建筑上的什么特征(共同特征)来写?
(3)这一共同特征整体上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说明的?局部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说明的?
教师提示:可从每段的中心句入手。学生读后思考、讨论,明确:
(1)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2)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整体:四个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局部: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门和窗的图案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
(分别通过图片对比,突出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一幅完美的图画,加深学生对苏州园林的认识。)
五、理清说明的思路、顺序
1.通过以上分析,请同学们快速给课文划分层次。
明确:
第一部分(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地位及特点。
第二部分(3~9):分类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指出苏州园林要写的不止这些,引人回味。
2.全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采用总分总结构。
3.从上述内容看,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明确:逻辑顺序(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由主要到次要)。
4.这是一篇写建筑物的说明文,为什么采用逻辑顺序而不采用空间顺序?
明确:因为本文所介绍的不是苏州某个园林的情况,而是苏州所有园林的共同特征。因此它不像一般介绍某个地方的说明文那样,按照游览路线来进行叙述,而是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从全局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的不显眼的事物,分项进行叙述,所以采用了逻辑顺序。
六、以第四段为例,进行局部探究
学生齐读本段,然后合作探究。(多媒体投放)
1.这一段说明了什么?
2.哪一句是中心句?哪几句写假山,哪几句写池沼?这是哪种结构形式?
3.写池沼除了写水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
4.“艺术”和“技术”能否调换?为什么?
学生快速思考,然后与同学交流,明确:
1.说明了苏州园林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2.第1句是中心句,第2、3句写假山,第4~10句写池沼。总分式。
3.还写了桥、石岸、花草、鱼。处处写“画”。
4.不能调换。概念层次高低不同,文章重点突出的是前者。
七、小结
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作者到过的不过十多处。作者通过周密的观察,抓住了苏州园林不同中的共同点,进而围绕这个中心,把各种景物综合分成几个类型和方面,分别加以介绍和说明,做到了以一统百。这种由总到分的结构、由主到次的说明顺序值得我们学习。
八、布置作业
根据课上对第四段的探究方式,自由探究其他段落。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体会本文熔说明、记叙、议论于一炉的写作特点;弄清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揣摩语句,体会其丰富的内涵。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探究表达方式的运用
本文作为一篇说明文,主要运用解说的方法介绍苏州园林,熔说明、描写、议论于一炉,以概括的说明介绍园林,以生动的描写描绘景物,以通俗的议论分析原理,使文章既生动形象,又耐人寻味。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除说明之外运用了其他表达方式的句子,说说其表达效果。
学生速读全文,快速找出,然后与同学交流。
明确:
(示例)描写:“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描绘藤萝花开时的繁盛景象,烘托出园林的繁华气氛。
议论:(1)“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评价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地位。
(2)“我想,用图画来比方……是不讲究对称的。”评论不讲究对称的美学原理。
二、把握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要求学生分析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其作用。
1.学生圈点勾画,独立分析。
2.小组内交流看法,求同存异。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存同析异。
明确:
本文采用的说明方法有以下几种:
(1)分类别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2)作比较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3)引用
“……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4)举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