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咕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能根据图画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巩固字词
1.教师激励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
2.导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什么是“咕咚”吗?这节课让我继续去森林王国一探究竟。(课件出示:咕咚。)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的生字、新词,以及课文的整体内容,既是对整篇课文学习的整体把握,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深入感知,指导朗读
教师指导图文结合学习,本课共有四幅图,要求学生指出每幅图和哪些自然段相对应。
(一)阅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图1),引导学生说出这幅图上的内容。(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指名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吓了一跳、拔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叫,体会小兔子害怕的心理。(用“一边…一边…造句”)学生可以结合图片理解重点词语,也可以通过表演动作来理解。
3.指导朗读:“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注意停顿、重音、语气。)
(二)阅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出示图2)引导学生接着观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