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测量》教案.doc

138阅读 | 5收藏 | 11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测量》教案.doc第1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测量》教案.doc第2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测量》教案.doc第3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测量》教案.doc第4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测量》教案.doc第5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测量》教案.doc第6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测量》教案.doc第7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测量》教案.doc第8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测量》教案.doc第9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测量》教案.doc第10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测量》教案.doc第11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11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悲凉欢心 上传于:2024-06-01
测量 【测量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能够用毫米、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在观察操作中初步建立 1 毫米、1 分米的长度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实际测量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建立 1 毫米、 1 分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与厘米、与分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 1 毫米、 1 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1 分硬币、电话卡、学生尺、米尺及文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1)出示例 1 情景图,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愿意参加他们的讨论吗? (2)小组合作,估计数学书的长、宽、厚。 姓 名 长 宽 厚   估计 测量 估计 测量 估计 测量                                                     (3)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 怎样来验证? 2.测量,验证估计的结果。 (1)分组测量。 交流测量结果。 学生可能会说:我估计数学书的长是 20 厘米,实际测量后发现比 20 厘米还多 6 个小格;我估计数学书的宽是 15 厘米,实际测量后发现比 15 厘米还少 4 个小格;我估计数学书厚 1 厘米,实际测量后发现比 1 厘米还多 2 个小格。 (2)师: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可能说要认识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 (3)板书课题。 师:刚才同学们所说的这些问题,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索和学习的——毫米的认识。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课始设计这样一个情境,既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与估算能力,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观察实践,探索新知 (一)认识毫米 1.学习毫米产生的意义。 师:我们在测量时遇到了一些困难,发现测量时物体的长度不一定是整厘米数。那么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数时,我们就要用到比厘米小的单位——毫米。 2.感知毫米。 师:猜测一下,在刻度尺上哪些是表示毫米的? 学生可能会说:除了表示厘米的长线外,那些短线就是表示毫米的。 课件演示:在刻度尺上,每相邻的两条长线之间,也就是 1 厘米之间,都有许多较短的线,它们把1 厘米分成了许多小格,每两条短线之间的长度就是 1 毫米。 学生在自己的周围找一找, 1 毫米有多长?学生举例。 3.估一估: 1 枚硬币、一张电话卡有多厚? 4.学习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师:请你猜测一下,是厘米这个长度单位大,还是毫米这个长度单位大呢? 师:再观察直尺,你发现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此处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发现。 学生汇报并板书: 1 厘米= 10 毫米 [这样给学生一个探索发现、交流思想、体验成功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自已发现和获得知识。] 5.认识几毫米。 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 1 毫米有多长了,那 5 毫米有多长呢? 学生可能会说:从刻度 0 再数 5 小格就是 5 毫米。 师:那 6 毫米、 7 毫米又有多长呢? 学生交流、汇报 师小结:几毫米就有几小格。在每两个相邻的整厘米之间的那条线也是 5 毫米的标记。 6.生活中哪些地方常用到毫米这个单位? 7.小结。 当测量长度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毫米表示; 1 厘米= 10 毫米;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等这些东西的厚度大约是 1 毫米。 8.练习。  (二)认识分米 1.与学生共同回顾认识毫米的过程,请学生按这样的学习方法,小组中学习 “分米的认识”。 2.汇报交流。 (1)1 分米有多长? (2)分米与厘米的关系: 1 分米= 10 厘米 分米与米的关系: 1 米= 10 分米 (3)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分米?哪些地方常用到分米这个单位? (4)练习:量一量课桌的宽是几分米几厘米? 三、回顾总结,提高认识 1.说一说,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是怎样学到的? 2.判断。 楼房高 20 米。( ) 铅笔盒长 23 分米。( ) 大头针长 3 毫米。( ) 小华身高 140 厘米。( ) 水彩笔长 75 厘米。( ) 一根旗杆长 7 米。( ) 3.先估计,再实际测量。   估计 测量 橡皮(长)     数学书(宽)     黑板(宽)     4.实践调查:调查一下今年八月本地区的降水量是( )。 四、全课小结 在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测量时是用毫米、分米作单位的?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又有多大呢?请大家课下通过阅读资料或上网,搜索一些有关“毫米、分米”的材料。 五、板书 毫米、分米的认识 1 厘米 = 10 毫米 1 米 = 10 分米   【千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公里),知道 1 千米 = 1 000 米,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历观察、推理的过程,得出米与千米的关系,初步建立 1 千米的长度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 1 千米 = 1 000 米。明确米与千米的关系,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 1 千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说一说都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 2.用手势表示一下 1 毫米、 1 厘米、 1 分米、 1 米的长度。 边比边说一说量哪些物品长度时用它们做单位。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我们乘的汽车所行驶的路程用什么做单位呢? 电脑播放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画面(画面如教材主题图,呈现路标)。 师:同学们在画面里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说看到了路标上的“50 千米、 100 千米”。 师: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时,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做公里。 2.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对千米的认识。师借机板书课题。 3.感受 1 千米的长度。 (1)1 千米的路程有多远呢?它与我们前面学习的长度单位米有什么关系呢? 展示操场跑道:一圈是 200 米,跑 5 圈是 1 000 米。1 000 米可以用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表示。 板书:1 千米 = 1 000 米 学生实际走到操场上量出 100 米的距离,走 10 个 100 米,感受 1 千米的长度。 [给学生创造自由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实际感受 1 千米的长度,有利于学生建立 1 千米的长度观念,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2)估想。 ① 从学校的门口出发,走到哪里就是 1 千米? ② 小组讨论:在你的周围,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大约是 1 千米。 ③ 闭眼想象 1 千米的长度。 (3)练习。 图中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有 1 千米远?  4.学习千米和米单位之间的换算。 (1) 3 千米 = ( )米 说一说括号里填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我们知道 1 千米就是 1 000 米, 3 千米是 3 个 1 000 米,就是 3 000 米。 (2) 5 000米 = ( )千米 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3)抢答。 6 000米 = ( )千米 5 千米 = ( )米 ( )米 = 7 千米 9 000 米 = ( )千米 (4)小练习。  5.看书质疑。 三、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 )做单位。 2.在( )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彩笔长 75 ( ) 爸爸的身高为 175 ( ) 青岛到济南的路程约为 400 ( ) 一根旗杆长 7 ( ) 3.请把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4.想一想,再填空。 300 米 + ( )米 = 1 千米 1 千米 — 400 米 = ( )米 8 千米 = ( )米 7 000 米 + 3 000米 =( )千米 6 000米 = ( )千米 3 千米— 1 000米 = ( )千米 = ( )米 5.实践作业:亲身体验走 1 千米的实际感受?能用多长时间?把体验到的与同学交流一下。 [通过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进一步强化所学知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