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
今天班里最坐不定,且最令我头疼的一位同学在课堂上居然坐定了!更不可思议的是他还举手发言了!这是怎么回事?略一回忆,想起了课前的那一幕:走进教室,见他正低头捡着脚边的一张小纸片,我轻轻摸摸他的头,投去一个赞赏的眼神,悄悄地在他的耳朵旁说了句:“你真棒,老师真喜欢你!”难道,是这么一个眼神,一句话,让他开始改变了?要知道,这个刚入学没多久的孩子,每天都会因为调皮捣蛋而屡屡遭到各科老师的批评。不管老师采取了怎样激烈的措施,均不见效,甚至还有变本加厉的势态。看来,赏识教育真的很神啊!于是,我决定开始猛烈的“糖衣轰炸”。
“我请这位同学来读,因为他是现在坐得最端正的小朋友。”
“我又要奖励他了,瞧他今天听课多专心啊!”……
类似这样的表扬还有很多,在大家羡慕的眼光下,这个同学坚持专心听了一节课。原本,我以为很难调教的他原来也有“软肋”。吃过午饭,这个同学又开始“活跃”起来,整个教室成了他的天下。我走到他身边,拉起他的小手说,“顾老师一个人在这里批作业好寂寞,你来陪陪我吧?”“好啊。”他的小眼睛滚圆滚圆的,回答得干脆极了。在我边上的他偶尔看看我教其他孩子做作业,显得很安静,也很自在。见他无所事事,我请他看《十万个为什么》。见他看得那么投入,我继续批改起作业来。
没过多久,我见他一个人站在那哭,伤心得跟什么似的,眼泪“啪嗒啪嗒”往下掉。我站起身一边替他擦眼泪,一边询问他怎么回事。谁知他就是不开口,我一看,他手里书没了。而书的主人此刻正站在不远处看着他。
“是不是他把书拿走了,不给你看?”见我说中了,他哭得更伤心了。我叫来了书的主人,“是不是以为他自己从讲台上拿了你的书看的,所以你生气拿走了?”
“是的,他怎能自己拿我的书看。”他显得很气愤。我告诉他:“书是老师借给他的,因为啊,他陪老师批作业,可乖了。”见我这么说,他赶忙将书从讲台上拿过来,并放到了这个同学的手里。这下,两个孩子才都抹平了心里的疙瘩,一个高高兴兴玩去了,一个津津有味地看起了书。
上课铃声一响,这个同学乐颠颠地告诉我,以后每天他都要陪我批作业,因为今天他觉得好开心!
【反思】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他们千差万别,个性、能力、兴趣各不相同。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宽容,学会尊重,学会理解,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成为他们信赖的良师益友。
一、给一份宽容
当我们不断地就某个问题批评一个孩子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个孩子的缺点会不断地蔓延,不断地扩张,甚至一些原本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会随之改变。
案例中的小朋友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听父母说,幼儿园里孩子便是老师最为头疼的孩子。老师反复教育,甚至吓唬他把他赶出教室都没有收到任何效果。对于他来说,批评已经是家常便饭,“我就是个坏孩子”的想法已慢慢根植于自己的脑海中。像这样的孩子很容易形成“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想法,“犯错误,吃批评”的思维定势。
对于他们,作为教师首先要给予他一份宽容。不要因对孩子的不足而“当头棒喝”,而应积极寻找孩子的“闪光点”,抓住机会及时表扬。让孩子看到自己也有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