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能比划、说明1米的大概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做单位估计一些简单物体的长度,学会米做单位的测量方法,能用米尺测量物体长度。
2、使学生经历观察、思考、测量等数学活动,体会认识“米”的必要性,形成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在估计长度的活动中,发展初步的估计意识。
3、使学生积极参加观察、测量等活动,主动认识长度单位米,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人体上有一些可以使用的“尺”,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里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米”及1米=100厘米。
难点: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教学准备:
米尺、标签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激发需求
1、游戏
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共同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你们现在会用厘米尺测量物体长度吗?我们来比一比,看谁量得又快又准。(一人测量黑板长度,一人测量课本的长度)
问:刚才用厘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度,感觉怎么样?那怎样才能简单点呢?(换一个更长的尺子测量)
师示范米尺测量。
小结:是啊,厘米尺太短了,看来,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作单位太小了。这时,我们就需要一个更大的长度单位米(板书:米)。
说明: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通常用米做单位。米是国际长度单位,用字母m来表示。
你知道它叫什么名称吗?为什么叫它叫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板书:1米)
二、自主探究,深化概念
(一)认识1米
1、观察米尺
师指出,米尺的起讫点是0和100。为什么叫它米尺呢?(1米=100厘米)
2、学生仔细观察米尺,
在同学们仔细观察桌上的米尺,你能发现1米=100厘米吗?
(二)感悟1米
1、身体米尺
其实在我们的身上也有1米的身体尺。
(1)张开双臂比划1米大约有多长?
活动要求:
同桌之间相互合作,一人用手比划,另一人用米尺检查。
总结:像我们二年级大部分同学,手臂水平伸直,两只手朝里弯一弯,两个手腕间的距离大约就是1米。
(2)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大约是1米?
总结:身高不同,标签的位置也不同,相同的是地面到的标签的高度都是1米。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