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比》教学设计
这节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北京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实践活动的内容。
设计分为“教材分析”、“教法、学法设计”、“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部分。
一、教材分析
这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实际生活中,美无处不在。像舞台上身材娇美的女子、花丛中追逐嬉戏的蝴蝶、大城市魏然林立的 ,无不透露出美的信息。但人们一般都从艺术的角度去欣赏它们的美,很少有人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它们的美。这个研究主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用意识,提供审美情趣。
通过呈现了世界著名建筑物和黄金比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感受到美的物体中存在着一定的规律“黄金比”,并通过探索“黄金比”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欣赏、创造生活中的数学之美。
教学对象是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能力,在心智发展水平上表现出好奇、喜欢动手操作,喜欢探索未知的知识的特性。在知识储备上,已经初步认识了比的知识。根据上述分析,结合课程标准,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1.知识与技能: 在活动中,以研究“黄金比”为主题,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定简单的方案,进而通过实践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探究美的奥秘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激发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发现、了解“黄金比”的美妙之处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盒尺、直尺、计算器
二、教法、学法
本节课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意以动手测量和计算为依托,感受到美的物体中存在着一定的规律“黄金比”, 放手引领学生探索“黄金比”的过程,结合具体情境建构数学模型。体现启发性原则,运用观察、操作、计算、情境教等教学学法,同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并获得成功的愉悦。
三、教学过程
这节课以“数学阅读实践”为教学指导思想,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个环节:
(一)阅读黄金比,感受生活中的美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1.课前动手测量,选出最美长方形
测量出长方形的宽和长。
计算出长方形的宽与长的比值(结果保留三位小数)。
当长方形相邻两条边长度的比值接近黄金比时,能给人更美的视觉感受
阅读是认识新事物的基本形式,动手操作是数学活动的基础,学生有了这两样东西,就有了探究和追求知识的方法。上课开始,就让学生汇报课前自学和活动的成果,设计是为了美。我们借助长方形选美大赛的研究,顺势引出主题——黄金比。
这样借助学生课前已经掌握的知识,顺势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丰富了学生对物体中存在的数学美的感受。
2.看一看,读一读,想一想
巴台农神庙
古埃及金字塔
东方明珠电视塔
黄金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据有关测定,当气温处于人体正常体温(36 ℃ ~37℃)的黄金比值时,人体感到最舒适。因此夏天使用空调时室内温度调到什么温度最适合?
2. 芭蕾演员虽然身材修长,但其腰长与身高之比平均约为0.58,只有在翩翩起舞时、踮起脚尖,方能展现0.618的魅力。
3. 当发射子弹的步枪刚刚制造出来的时候,它的枪把和枪身的长度比例很不科学合理,很不方便于抓握和瞄准。到了1918年,一个名叫阿尔文·约克的美远征军下士,对这种步枪进行了改造,改进后的枪型枪身和枪把的比例恰恰符合0.618的比例。
介绍黄金比的由来,从而引出黄金分割:
黄金比的起源大多认为来自毕达哥拉斯,据说在古希腊,有一天,毕达哥拉斯走在街上,在经过铁匠铺前他听到铁匠打铁的声音非常好听,于是驻足倾听。他发现铁匠打铁的节奏很有规律,这个声音的比例被毕达哥拉斯用数理的方式表达出来,即把一条线段分割为两段,使小段与大段之比等于大段与全长之比,其比值取其前三位数字的近似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