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小动物唱歌》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从听觉入手,通过聆听和律动,感受强、弱两种音乐要素在歌曲中起到的色彩变化作用。在律动体验的基础上,学生对歌曲欢快风趣的风格了解更加深入,并掌握弱起节拍。歌词创编使歌曲表现力更加丰富。拓展加深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激发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二)、理论依据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教学中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将音乐基础知识、技能的学习融入到有机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习惯,并能用准确的音调、自然并有表现力的声音表现歌曲,逐步积累歌曲学习的经验。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以《小动物唱歌》歌曲为核心内容,有机结合本领域的“音乐情绪与情感”和“音乐表现要素”这类本领域的相关内容和“创编、欣赏”相关内容。
1.教学内容:
核心内容:歌曲《小动物唱歌》的演唱。
本领域的相关内容:《小动物唱歌》的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表现要素。
相关内容:歌词创编;《地球家》的欣赏。
2.教学内容的分析:
(1)对全册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中的一首演唱歌曲。
(2)对歌曲的分析:《小动物唱歌》整首歌简单、活泼而富有童趣,由两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由四小节组成,而且前三个小节的旋律和歌词完全相同,易于学生识记。歌曲中采用了动物的叫声,让学生在感受小动物们欢快心情的同时并分辨声音的强弱,为今后进一步提高听唱能力打下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演唱节奏感强,旋律欢快的歌曲。喜欢参与用动作表现音乐的实践活动。能够感受歌曲节拍、速度、情绪的变化。并能用较明确的语言描述感受到的歌曲情绪变化。大多数学生能够用统一和谐的音色演唱歌曲,个别学生音不准。缺乏长时间系统的声音训练,需要在教师的辅导下,更好的表现歌曲。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1.学生通过聆听两段不同风格的音乐,用身体感受表现出强和弱的力度变化,并能按照强或弱的力度读节奏和视唱歌谱,在亲身体验活动中学习歌曲。
2.通过律动练习感受歌曲情绪,特别是弱起拍节奏,在体验中逐步掌握强弱力度变化,通过学生互动练习,增强节奏感,加深歌曲的理解。
(四)技术准备
钢琴、教学课件、强弱力度卡片、节奏谱、动物图片、小堂鼓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
喜欢演唱乐曲《小动物唱歌》,乐于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先感知力度强和弱的特点,再通过身体表现、用强或弱的力度读节奏、视唱歌谱等感受歌曲旋律节奏特点,通过律动练习感知弱起节奏,从而增强学生节奏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感受出歌曲音乐要素的变化,初步掌握力度强和弱及其唱法,增添歌曲表现力。
2、感受弱起节奏的特点,并能够正确演唱。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歌曲《小动物唱歌》的演唱与表现
(二)教学难点
掌握力度强和弱的变化以及弱起拍的唱法
五、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由“激趣引入”、“ 体验游戏”、“ 学唱歌曲”、“ 歌词创编”、“拓展延伸”、五个环节组成,具体过程如下:
(一)激趣导入:
环节目标:引出力度强和弱
设计说明:通过聆听两段不同风格的音乐,用身体感受表现出强和弱的力度变化
活动1 ——聆听感受
(1)欣赏两首音乐,一段力度强一段力度弱,学生边聆听边表现。
(2)学生说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出力度:f强和p弱
(3)学生围成圆圈,听老师的鼓声用身体动作表现出节奏力度
(二)体验游戏
阶段目标:对力度强和弱的运用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用不同力度读节奏和唱谱。
活动2.1 —— 边玩边学
出示三张节奏卡,学生按照强或弱的力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