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 读懂文章,梳理思路脉络。
2. 品味语言,把握中心观点。
3. 理清层次,分析论证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杜甫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用现实主义笔法表达了一个朴素的愿望——居者有其屋。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了现实中有一个栖身之所,我们的精神还要有一个栖身之所。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人,应诗意地栖居。”刘禹锡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身居陋室,却道:何陋之有?可见,物质世界家徒四壁,精神世界却能富丽堂皇。小屋里有爱,有着温暖的色彩;小屋里有信念,绽放着耀眼的光芒;小屋里有回忆,是生命中的美好。在精神小屋里,“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在精神小屋里,“一水一心法,一石一禅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看看作者的精神世界都有哪些东西?
二、整体感知,梳理思路
【提问】第1-5自然段讲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明确】第1和2段说,我们很难达到两句名言所讲的有雄浑宽阔的胸怀,但这两句名言恰恰又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人的心灵活动也需要空间。接下来,顺势提出“容心之所,该有怎样的面积和布置?”的问题。作者再由现实中人们的两居室三居室,引出第6段所讲的“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所以其作用是:前5段分析名言中关于人的心灵空间的阐述,引出关于人的心灵活动空间(精神小屋)的思考。换句话说,我们的精神世界里应有哪里东西?
【提问】在作者的眼中,我们应该有哪三间精神小屋?
【明确】第一间(7-9段):盛着我们的爱和恨。第二间(10-14段):盛放我们的事业。第三间(15-18段):安放我们自身。
三、重点赏析,理解特色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
【提问】作者认为这间小屋有哪些爱和恨?
【明确】首先讲人的心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爱与恨。
【提问】作者如何评价这些爱与限?
【明确】运用比喻、拟人,形象地评价这些爱与恨如同“古老乐器”会在某个金戈铁马之夜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言外之意是,人的爱与恨总会在我们的心灵自然而然地留下印记,让人喜悦或让人痛苦,这里我们每个人都是无法避免的?
【提问】既然无法避免?该怎么办呢?
【明确】要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也就是说要让爱比恨多。因为如果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如果恨多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对比论证)
【提问】作者按什么写作思路论述第一间小屋?
【明确】按“是什么——怎么样——怎么办”,即爱与恨分别是哪些——这些爱与恨怎么样(无法避免)——应该让爱比恨多。
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
【提问】我们为什么要喜欢我们所从事的工作?
【明确】1.人的一生工作时间很长,有七万个小时。2.喜欢就充满快乐与创意,不喜欢则如针芒在背(难受)。(对比论证,比喻论证)3.事业对精神的濡养或腐蚀作用很大。
【提问】如何得到自己喜欢的事业?
【明确】主要靠自我寻找。(为什么靠自我寻找?理由:1.相宜的事业不多,2.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当找到时,已经是沧桑时分。为什么?因为我们太年轻的时候,无法真正独立,容易受金钱、地位、荣誉迷惑;而当我们真正认识自己时,已经耗费半生)尽管费时多,但只要去寻找,终将找到自己喜欢的事业,否则精神会很痛苦。
【提问】如果找到自己喜欢的事业之后,又该怎么办?
【明确】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使人生与事业相得益彰。高尔基说过“当你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时,生活就是一种享受,反之,则是一种苦役。”其实选择所爱好的事业,或者选择在事业中培养兴趣,只要对事业充满爱,都能让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
【提问】作者按什么写作思路论述第二间小屋?
【明确】为什么要喜欢事业——如何才能得到喜欢的事业——得到后应怎么办。
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
【提问】如何理解“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