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祖父的园子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美、寻找亲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无限乐趣。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2.教学难点:通过指导学生学习课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信息,导入新课
1.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女作家萧红的资料。
2.教师总结。课件展示下列资料:
萧红,原名张乃莹,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她从小生长在一个比较富有的地主家庭。但她的童年却是笼罩着一片阴影,是在侮辱与损害的恶境中孤零零的挣扎过来。他的父亲张庭举是一个典型的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奴仆。他冷酷、贪婪,甚至因为萧红是个女孩而歧视她。只有在她的祖父那里,她才可以得到温暖和爱,祖父和他的后园是她童年时代的一束阳光,因而她对于和祖父一起度过的那段童年时光有着强烈的眷恋之情。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她笔下的祖父以及那充满乐趣的后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思考: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的是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理解和体验,只要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词句,言之有理的,都应该鼓励。学生可能会有这样的印象:
(1)祖父的园子非常美丽。
(2)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好玩的、快乐的、很自由的地方。
三、细读课文,品味童年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学习。
2.小组汇报,谈切身体会。
(1)园子很美丽:朗读第一、二自然段,想象描写的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2)“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心情是快乐、自在、无忧无虑的。
① 栽花拔草、铲地摘瓜。(童年的“我”是那么天真有趣,竟然把狗尾草和谷子混为一谈。但这并没有关系,童年本来就是纯真烂漫、无忧无虑的。而且在“我”的童年生活中,不仅有自然的滋润,还有亲情的关爱。爷爷带“我”种地除草,教“我”生活知识。在爷爷的关爱呵护下,“我”快乐、自在地享受着童年。)
② “我”在后园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扬水“下雨”。(“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想到做什么就做什么,是那样的快乐和自由自在。)
③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我”童年所接触的是美好的大自然:蜜蜂、蝴蝶、蜻蜓、蚂蚱自由飞舞;花儿、草儿、树儿、瓜儿生机勃勃;蓝天、白云、清风悠悠洒洒……而“我”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怎能不觉得自在、快乐、无忧无虑呢?)
④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在这样没有束缚的环境中,童年本来就是这个样子。)
(3)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4)体会作者的情感。
“我”天真活泼、顽皮可爱,有一颗自由的心 。而文中“我”的祖父勤劳慈爱、幽默风趣,有一颗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