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练习--形式美及其法则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形式与美的关系;
2.理解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形式美法则,能够分辨对称与均衡,感受节奏与韵律之美;
3.认识形式美法则在生活中的事物及美术作品中的作用,初步学会运用形式美法则分析评述生活中的事物及美术作品。
过程与方法:
1.在运用形式美法则欣赏评析生活中的事物和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感受生活中的事物和美术作品的形式与美的关系,体会蕴含其中的形式之美;
2.在探究、交流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对形式美及其法则的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自然、艺术与生活中美的形式及其带来的美的感受,认同优秀的美术作品是运用形式美法则的典范,更加关注自然、艺术与生活中的形式美。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了很多自然景观、生活用品和美术作品,对形式美及其法则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形成了一定的审美观,知道一些常见的形式美法则,如蝴蝶和蜻蜓是对称形,也知道不同的音乐有不同的节奏和韵律等,但对形式美的概念以及形式美法则的具体内容并不清楚和明确。本课教学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梳理和明确形式与美的关系以及形式美原理,进而运用形式美法则赏析作品。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对称、均衡、节奏、韵律等形式美法则及其在自然景观、生活用品及美术作品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形式美法则欣赏、分析、评述美术作品。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游戏导入
教师拿出3个苹果,提出问题:“今天我们要画3个苹果,怎么摆放好看呢?”
教师请3位学生先后到讲台前的写生台上摆苹果,然后请学生们分别欣赏,提出问题:“你觉得这3位同学中哪位同学摆放的苹果最好看?为什么?”
教师认真听取学生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后引出本课课题:形式美及其法则。
活动2【讲授】新授
一、认识形式美
(一)教师用ppt图片展现自然界中的形式美
1.螺旋形造型的海螺
2.排列整齐有序的蜂巢
3.无声飘落的初雪
4.绵延起伏的沙丘
(二)教师用ppt图片展现生活中的形式美
1.飘逸优美的彩绸
2.午后温暖的阳光
3.方方正正的脚手架
4.曲折迂回的九曲桥
(三)教师用ppt图片展现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
1.《静物》(油画)苏巴朗(西班牙)——静寂永恒的静物
2.《神奈川巨浪》(版画)葛饰北斋(日本)——波涛汹涌的巨浪
3.《梦》(油画)毕加索(西班牙)——甜美梦乡中的少女
4.《呐喊》(油画)蒙克(挪威)——惊恐不安的尖叫
(四)形式美小结
形式美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律,将美术作品的材质、形状、色彩、线条等外在因素组合起来,使作品呈现出的美感。
二、认识形式美法则
(一)对称
1.教师出示一组蝴蝶和飞机的可折叠教具,请学生观察,提出问题:蝴蝶和飞机在外形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对称是指形象的点、线、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关系。
2.教师出示ppt图片《太和殿》(建筑)明代,讲解:对称具有稳定、端庄的效果。
3.教师用ppt出示一组宗教壁画:《哈比圣母》(壁画)萨尔托(意大利)和《说法图》(壁画,莫高窟)唐代,讲解:宗教壁画多用对称布局呈现庄严的稳定感,以适应主题。
(二)均衡
1.教师在黑板上展示潘天寿的中国画《松针荔枝》教具,提出问题:这幅画是对称布局吗?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幅画是均衡布局。均衡指布局上量相同而形不相同,整体给人平衡的感觉。
3.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作品:先将《松针荔枝》中的荔枝部分取下来,提出问题:画面如果只有松针,没有荔枝,还均衡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把荔枝部分的教具在黑板上放回原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