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鸡兔同笼
教学内容
教材
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教材在本单元安排“鸡兔同笼”问题,一方面想通过生动有趣的古代数学问题感受我国古代数学文化,另一方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和策略。
学情
分析
“鸡兔同笼”的原题数据比较大,不利于首次接触该类问题的学生进行探究,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化简为繁的思想,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足够的时间探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小组中交流、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不同方法的特点,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帮助学生探索出解决该问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
目标
1、学会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
2、通过情境演示,估计鸡、兔的只数,体现化繁为简的思想;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策略,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3、了解我国古代数学文化,激发对学习的兴趣。
教学
重点
学会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
教学
难点
理解并运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的数学问题。
教法
学法
教法:情境导入法,启发式教学法,计算机辅助教学;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
教学
准备
课件,若干鸡头、兔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问:什么意思呢?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出示:
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
从上面数,有35个头,
从下面数,有94只脚。
鸡和兔各有几只?
师:此类问题因其计算同一个笼子中鸡和兔的只数而得名“鸡兔同笼”。(板书:鸡兔同笼)
师:这道题你知道什么?要求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可以引导学生说出隐含条件:一只鸡一个头,一只兔一个头。
师:能估算一下鸡和兔的只数吗?
教师根据学生所估计的兔子、鸡数算总脚数进行验证,发现都猜不准
数大了比较难猜,我们把数变小一点
学生回答
学生估算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初步感知化繁为简的思想
二、探究新知
1、探究列表法。
课件出示: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几只?
师:知道什么?要求什么?
师:从刚才导入我们可以知道,一只鸡2只脚,一个头;一只兔子4只脚,1个头,那请问根据题目条件,可以知道什么?
师:现在请你们先猜测一下,鸡有可能多少只?兔呢?
根据同学们的猜测,情况比较混乱,有没有一种方法使得所有的情况有序排列出来呢?(引导学生回答列表法)
师:怎么样才知道你猜测的是正确的呢?请以4人小组为单位合作,把各种情况的总脚数计算出来。
教师派学生代表说答案。
师:现在知道鸡有几只,兔有几只了吗?
这样把所有情况按顺序列出数据的方法叫作列表法(板书:列表法)
师:从表中你还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每减少1只鸡,兔子的脚数增加2只)
师:同学们,如果头一共有100头,请问用列表法好吗?你还有其他方法吗?(学生思考)
探究假设法
初步感知假设法
如发现学生探究有困难,可以让学生自学书本104页。自学后学生讲解。
(2)理解假设法
自主探究后让学生说一说过程,可以让8位同学上台演示。学生思考:8只鸡,现在总共有多少只脚?但题目中说的是几只?少了脚怎么办?(引导在座和站着的同学讨论思考)8只鸡都变成兔子,行吗?为什么?(重点说明为什么会少10只脚是因为每只兔子少算两只脚,因此要补回10只脚,一只兔子补2只脚,10÷2=5,所以一共有5只兔子)
师:刚才的这种方法叫做假设法(板书:假设法)
比较
师:对于刚才的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教师明确:假设法是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一般方法
师:除了列表法和假设法,还有其他的方法求解,例如抬腿法(课件出示抬腿法的过程)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鸡头和兔头一共8头,一只兔子的脚数比一只鸡的脚数多2只
学生自由猜测
学生回答计算总脚数
学生回答鸡有3只,兔有5只
学生自主发现
学生谈想法:笼子里没有兔子,全是鸡
在座和站着的同学讨论思考,站着的同学操作。
学生回答
为列表法的学习奠定基础
体会列表法的好处,可以直观看出数量的变化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突破难点。
深化对假设法的理解
突出假设法是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一般方法
三、巩固练习
1、根据以上内容的学习,你知道如何求《孙子算经》里的题目了吗?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