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亿读书
教学目标
1.会认“舅、斩”等15个生字,掌握两个多音字,会写“舅、津”等13个生字。掌握“津津有味、厌烦”等词语。
2.用较快的速读默读课文,能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说出作者对“好书”的看法。
3.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交流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4.能对作者的读书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树立“开卷有益”的思想,培养自主阅读的兴趣与合作探究的精神,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
语言应用:整体感受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理解掌握课文中的丰富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思维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形式,结合朗读、圈画、思考、讨论等手段品味语言,理解作者各阶段的读书生活及读书感受,联系实际思考自身读书体验。
审美创造: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给学生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用较快的速读默读课文,能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说出作者对“好书”的看法。
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交流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难点: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交流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梳理出作者的读书方法和读书的好处。感受作者所表达的的情感。
2.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交流“我永远感受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3.能对作者的读书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语言应用:通过多种形式的读,领悟作者的观点,并学会阐述自己的观点。
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给学生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表达能力。
审美创造: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明白:“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道理。
教学重难点
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交流“我永远感受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一、课前导入
上节课我们围绕着“忆”梳理了作者不同时期读书的经历以及好书的标准。这节课让我们接着学习《忆读书》。
二、品读鉴赏
1.请同学们利用上节课归纳出的梳理信息的方法,梳理出作者的读书方法。
此后,我决定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一知半解地读)
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比较着读)
《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反复读)
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即因腿伤闭门不出……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挑选着读)
2.读书方法
作者七岁时对《三国演义》是一知半解地读;读《水浒传》《荡寇志》是比较着读;《红楼梦》在十二三岁读过,到中年又读,是反复读;1980年后读“万卷书”,是挑选着读,比较着读。
3.你是否赞成作者“一知半解”的读书方法?和同学讨论,说明理由。
赞同。读书是一个由浅入深、由一知半解到读懂的过程,尽管读的过程中有些生字不会读,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整本书的理解。这样阅读,我们可以尽早接触更多书籍,提高阅读速度,积累阅读量。
不赞同。不认识的字我们可以查字典,阅读时,应尽量提高阅读质量,只有这样严格要求自己,把书读精、读透,才能有更多收获。
4.请同学们结合生活经验思考:你有没有用过这些读书方法?你自己还有哪些读书方法?
1)我最喜欢读《西游记》已经反复读过三遍了,越读越有意思。
2)放假的时候,爸爸带我到书店,我会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看。
3)我读书时还会把好词好句摘抄下来。
4)妈妈说读书不能一知半解,所以读书时,我总是要弄清楚每一步的意思。
5)语文课上我们常用的读书方法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