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比一比
【教学内容】
教材第4~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
难点:理解体会长短、高矮和轻重是相对的。
一、情境导入
师:小朋友,上一节课我们一起游览了游乐园,在那里数了物体的个数,知道了数数是学习数学的一种方法。这节课我们到一所小学的校园里看一看。
出示例题情景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同桌小朋友先互相说一说,再大声地说给大家听。
今天我们用另一种方法来学习数学,那就是“比一比”。(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比长短。
(1)师:我们先比较两个小朋友的跳绳,(出示主题图)你能从图上看出来哪根跳绳长吗?如果看不出来,怎么办呢?
(2)师:老师带来了两根跳绳,(出示红、黄两根绳)谁来说说该怎么比长短呢?
(3)请一名学生操作,全班注意观察。
(4)师:把两根跳绳并排放,一头对齐,看另一头,红跳绳还多出一段呢,所以红跳绳比黄跳绳长。谁能说一说比的结果?回答的时候要说完整,如什么比什么长。反过来,还可以怎么说?
(5)师:小朋友不仅要想出比的方法,还要能把比的结果说清楚。除了会想、会说,我们还要会写。下面看看茄子老师有什么要求。大家把书翻到第4页,画一画。(出示答案)
2.比高矮。
(1)出示主题图,观察,说说图中两个小朋友谁高谁矮。
(2)提问:从哪幅图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两个人的高矮?学生汇报交流,体会比较高矮的基本方法。
(3)请两个学生上来,照样子比一比。
3.比轻重。
(1)出示小朋友玩跷跷板的图片,图片展示一胖一瘦两个小朋友站在跷跷板面前。师:他们坐上去会怎么样?
(2)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比较轻重的问题。刚才那两个小朋友谁轻谁重一眼就能看出。再看这个石榴和柿子,(出示实物)你还能一眼看出哪个轻哪个重吗?你有什么办法比吗?
(3)学生活动。
(4)师: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出示类似天平的支架)这是一架简易天平,把石榴和杮子分别放在两端,你发现了什么?
(5)师:翻开书第5页,看看玉米老师提出了什么问题。(学生作业)
小结:在刚才的学习活动中,小朋友们用眼睛仔细观察,开动小脑筋,学会了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轻重。你们还能在这幅图中找一找、比一比吗?
4.组织讨论,加深认识。
教师出示一支铅笔,组织学生讨论:这支铅笔是长还是短?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没有比较就没有长短、高矮之分。要讨论这支铅笔是长还是短,必须再拿一支铅笔来比一比才能确定。教师拿出不同长度的铅笔分别与之比较,使学生明确长短、高矮是相对的,并不是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