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6.doc

185阅读 | 8收藏 | 3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6.doc第1页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6.doc第2页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6.doc第3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3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我爱了一个曾经 上传于:2024-06-01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词。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欲望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句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板书)齐读,个别读。问为什么这样读?(你们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 2、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和周恩来的生平事迹。 二、初步读文,扫清文字障碍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指名读全文,正音。解决“华、索、模、振”在文章中的正确读音。 3、同桌互读。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自读思考:课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文中写了三件事,中间有两次过渡。第一次是过渡句:“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疑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这句话承接的上文是周恩来在听到伯父说的话之后经常想问题,说明正是这些问题激起了他的好奇心,他要去租界看个究竟,这也就很自然地交代了周恩来闯入租界这件事情的起因。第二次是过渡段,即课文的第9自然段。“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紧承上文周恩来在租界里切身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这一句话巧妙地把课文引入了下文对修身课上这件事的叙述。) 四、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指导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如,在读周恩来与伯父的对话时,“为什么?”“那又是为什么呢?”要读出不解和追问的语气,体会周恩来对这些事情的关注;“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要读出疑惑不解的语气,体现出周恩来在疑惑中不断地追问和思考。 五、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中国巡警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 2、谈一谈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结合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体会当时我国贫穷落后、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社会现实,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华不振”的具体含义,体会周恩来当时的心理感受。) 六、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思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联系图片过去的中华、现在的中华在你心中的样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