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广博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词。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激发同学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质疑课题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句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板书)齐读。考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读了课题提出疑问?二、初步读文,扫清文字障碍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个别读、齐读)
2、师范写难写的字。生练习,同桌互评。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自读考虑:课文分别写了哪几件事。(按照之前所学抓六要素法汇报)
小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关注主要人物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文中写了三件事,中间有两次过渡。第一次是过渡句:“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疑惑疑惑,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这句话衔接的上文是周恩来在听到伯父说的话之后经常想问题,说明正是这些问题激起了他的好奇心,他要去租界看个究竟,这也就很自然地交代了周恩来闯入租界这件事情的起因。第二次是过渡段,即课文的第9自然段。“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经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深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紧承上文周恩来在租界里切身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这一句话巧妙地把课文引入了下文对修身课上这件事的叙述。)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观看图片,体会当时的那个硝烟弥漫的岁月。
2、说一说:看到这样的场景,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是什么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联系全文体会周恩来从疑惑到静思到立志的心理变化过程。从“同学们经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深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到“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同学可以体会到周恩来绝不是出于一时激动,而是在此之前经过了认真充沛的考虑才立下了远大志向,他的志向异常坚定,以后也不会有丝毫动摇。)
五、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指导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引导同学体会。如,在读周恩来与伯父的对话时,“为什么?”“那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