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案.doc

384阅读 | 14收藏 | 2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案.doc第1页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案.doc第2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2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原谅忘记 上传于:2024-06-13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通过研读火车站、租界地、修身课这三件事,抓住文中重点词句,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2.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运用过渡句、过渡段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激情入境,回顾文意。 1.融情起境 师:同学们,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个人,是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外交家之一,受到全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爱戴,他就是——周恩来。周恩来能成为一代伟人,与他少年起就有一颗强烈的爱国心,就能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是分不开的。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第22课,走进少年周恩来。 师:伸出你的小手来,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提示:为、崛、读提问:什么叫崛起?——兴起)齐读课题。 2.复习词语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文中的四字词语,(出示文中四字词语),指名读,看谁声音洪亮,能够读准、读正确。指名读——齐读 3.回顾文意 (1)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阅读课文(读出声音),想一想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回忆一下周恩来分别在初到沈阳、外国租界和修身课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通过你读书获得的信息,能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把这三件事有条理地说一说。(出示三句话) (2)指名填空(3人)。 (3)我们借助重点词语概括了三个小故事的内容,那么周恩来为什么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壮语?这节课我们深入来学习。 (二)品读“不振” 1.看看周恩来和伯父在初到沈阳时说了些什么? 2.出示对话,分角色读。(师:提示语女:周恩来男:伯父) 3.少年周恩来疑惑不解的是什么呢? (三)见证不振 1.外国占据地是什么样的情景呢?引读——出示: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1)什么叫“大不相同”?想知道是怎样的不同吗?(2)(出示别处的图片)师相机介绍:这是当时的儿童,这是正在吃饭的百姓们,这是码头打苦工的人们,这是百姓用竹竿搭建成的简易房屋。(3)词语拓展练习:你能用一个字来形容吗?——两个字的词——四字词语(4)中国的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而洋人却过着热闹非凡的日子,生活境遇真是大不相同!由此可见——中华不振。 2.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16自然段,看到外国租界发生的事,想想你有什么疑问要提出来吗?同桌之间交流一下。 (1)交流问题(2)文中有这样一组关联词(不但„„反而„„)你能联系上下文,用上不但„„反而„„这组关联词再说说这些问题吗?句式训练:①出示:为什么肇事的洋人不但___________,反而______________?自己练习说——指名说②出示:为什么失去亲人的妇女不但___________,反而_____________?为什么围观的中国人不但___________,反而______________?同桌互相提问——汇报 (3)中国的巡警局没有给中国人撑腰,这个轧死了中国人的洋人没有被惩处,围观的中国人更没有为自己的同胞讨回公道,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中华不振) (4)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 (5)你们想的,也正是周恩来沉思的,带着你们的感受,再来读读这段话:(出示)指名读2人——师生配乐读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______,谁知_______,反而_________。围观的中国人都________.但是,_______只能________。 (四)练笔表达,书写过渡 过渡:伯父的话、周恩来在外国租界亲眼看到的一幕幕,都让他深深感受到了——中华不振。(板书:中华不振) 1.在修身课上他一直坐在那里,若有所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 2.你能不能联系上文沈阳车站、外国租界和下文修身课上的事,练习把这段话写得清楚、明白。(PPT出示)我会写:在修身课上他一直坐在那里,若有所思。他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