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设计.doc

308阅读 | 12收藏 | 8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设计.doc第1页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设计.doc第2页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设计.doc第3页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设计.doc第4页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设计.doc第5页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设计.doc第6页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设计.doc第7页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设计.doc第8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8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凋零 上传于:2024-06-03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课文叙述了周恩来少年时代在奉天读书时的事情,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少年周恩来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能启发学生思考读书的意义。文本写作时通过多个时间、多个地点、多个人物,描写了多件事情;行文层次巧妙,过渡自然,采用了倒叙的写作顺序。   (二)教学价值分析   1.语文要素的学习价值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本篇课文是单元语文要素落地的第一篇课文,本文存在多个时间、多个地点、多个人物,描写了多件事情这样的行文特点,让学生学会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是帮助其把握这类文章主要内容的有效方法。本课侧重引导学生学习方法、体验方法为主,为后一篇课文《梅兰芳蓄须》教学中的实践方法、运用方法做直接铺垫,也为语文园地“交流平台”中开放性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做奠基。   2.人文主题的学习价值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家国情怀”,第一篇课文是《古诗三首》,传递了封建帝王时代,饱经忧患,渴望国家统一,民族和谐的家国情怀。本课则表达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家危难,中华不振时,少年如何将个人读书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实现读书救国的家国情怀,这对于当下的学生思考自己的读书目的是有深远意义的。   (三)助学系统分析   本课的助学系统主要包含注释一个,插图两张,课后习题三道。注释:介绍“奉天”地名在今天的具体所指。插图:一张为青年周恩来的肖像照,一张为周恩来的诗作《大江歌罢掉头东》的书法手稿背景图。插图与注释,有利于拉进伟人周恩来与学生的生活距离,消除陌生感,符合四年级孩子的年龄认知特点。课后习题:共三部分,习题一默读课文,归纳概括,体现单元语文要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练习。习题二通过查找资料理解中华不振,结合周恩来的诗作,寻找立志原因。习题三引导学生思考并写清楚自己读书的理由,感受人物的家国情怀,思考自身的行为原因。整体看三道习题都是紧紧围绕归纳、概括、查找、分析、写一写等语文实践活动展开,学生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对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就更加清晰了。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崛、范”等8个生字,会写“肃、晰”等13个生字,会写“严肃、清晰”等16个词语。   2.能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理清事件关系,并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查找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说出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的原因,感受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4.写自己读书的目的,做到理由清楚。   三、教学准备   1.学生读课文,课前预习生字词,查阅当时历史资料。   2.教师制作课件、小白板。   四、课时   第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开课紧扣要素,明确学习内容   1.师出示单元导语,生齐读后交流。   师:明末思想家顾炎武曾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2.师出示七单元课文,生关注单元语文要素。   师:在这一个单元里,我们将在四单元的基础上,抓住文章主要人物和事件,进一步练习归纳主要内容。   3.齐读课题,解题。   走进单元第二篇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师指课题,生读课题),对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结合课前查资料的结果,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谈,营造学生学习本课的语境。)   【设计意图:利用单元导语,明确单元学习任务,带着任务走进课文。通过解题,感受本文的主要人物。】   (二)学生读文,字词检查。   1.出示课文内容,学生读标注的含有生字和难懂词语的五个部分。   (1)随机请一名学生读第一部分。(1-4自然段)   生读完后,问“光耀门楣”是什么意思?   出示“门楣”图片,让学生借助图片进行理解。   理解完后,全班齐读这一部分。   (2)一生接着读第二部分。(8-9自然段)   “此生”指的是哪个学生?(联系前文理解)   “效”是什么意思?(扩词理解)   师:和其他同学的回答比较起来,为什么周恩来的读书志向格外受到魏校长赞赏呢?   全班再读这两个自然段。   (3)一生读第十一自然段。   注意“淮”字的读音。   全班齐读。   (4)一生读第四部分。(12-14自然段)   “疑惑不解”什么意思?面对周恩来的疑惑,伯父给他的答案是?(中华不振)   师:在这里,出现了两次“中华不振”,我们知道,课文里反复出来的词语,一定别有用意,大家在后面的学习中多加留意。   (4)一生读第五部分。(16自然段)   根据学生的读,正音“惩”、“轧”、“肇”、“斥”“慰”等字。   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文生字的检查和难懂词语的理解,疏通课文内容,扫清阅读障碍。既为学生归纳主要内容打下基础,又进行人文渗透。】   (三)分清事情,练习概括几件事情的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一共讲了几件事情?   2.学生默读完,想好了以后,师:想清楚写了几件事情的同学,把有几件事情的数字写在小白板上,还不清楚的同学打上一个问号。   3.学生展示小白板。教师进行观察统计。   4.(1)先问打问号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