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短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三个词语“繁星、藤萝、波涛”,理解“漫灭、思潮、风雨”等词语含义。
2.通过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借助想象,品读诗歌中的韵味,熟读成诵。
3.借助补白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语文园地“日积月累”中的名言,体会诗歌中的情感,感悟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朗读,感受诗歌的特点,体会现代短诗的韵味。
【教学难点】
借助补白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漫灭、思潮、风雨”三个词语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探寻诗歌背景之美——初识作者
(一)出示资料知作者
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小组内交流分享。
(二)自由读诗正字音【课件出示】
(三)指导书写细微处
师范写 两个字,书写时注意结构紧凑而不拥挤, 字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范写后请学生在田字格中各抄写一次,师巡视检查,相机指导展示。
【设计意图:“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对于诗歌的学习,背景材料必不可少。让学生自主完成,增强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第二学段目标仍然要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以及主动识字的习惯。】
二、探寻诗歌画面之美——《繁星(一三一)》
(一)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1.朗读诗歌,交流汇报。【出示学习提示】
2.出示《繁星(一三一)》
预设1:当我读到“大海啊……”我的眼前就出现了大海的景象。
预设2:仿佛我的眼前出现了美丽的沙滩和贝壳。
3.诗歌中的大海里都有哪些事物呢?
预设:诗中的大海里有星星、花朵、波涛。
4.指名朗读,指导朗读重音落在这些事物上。
(二)对比朗读,体会挚爱
1.师生对读:老师问一句(左),学生答一句(右)。【出示】
2.对比两首诗,作者为何要来个“三连问”?
预设1:表达了诗人对大海的热爱和赞美。
预设2:反问句会让人感到诗人对大海的热爱更加强烈。
3.播放《中华名人录——冰心》视频资料介绍,深切理解作者对大海的爱。【出示补充资料】
小结:大海给作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大海开阔了诗人博大、深沉的胸怀,启发了诗人奇妙、丰富的想象。
(三)再现画面,理解“思潮”
1.作者的记忆里都有哪些和大海有关的哪些情景呢?
预设1:我看到冰心和父亲在海边捡贝壳。
预设2:我仿佛看见冰心坐在海边写诗。
这一幅幅美好的画面,就像作者那心头如潮水般一次次的追问,用诗中的一个词形容就是——思潮。
2.理解“思潮”的含义。
3.海浪式朗读:每组读一句,老师读题目——《繁星》(一三一)……
4.背诵诗歌,内化情感。
小结: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描写大海的画面,当我们一遍遍读着诗歌的时候,不仅读出了节奏、还与作者的距离就更近了,与其说作者热爱大海,不如说她更热爱大自然。(板书:大自然)
【设计意图:现代诗语言精炼,富有概括性,常常用精炼的文字来表达丰富的内涵。此环节以“想象”为支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多种形式朗读,抓住诗眼“思潮”一词,补充冰心关于海的视频生活资料,让学生体会作者一次次的思考就像潮水一样涌上心头。基于学生对三个反问的理解,引导学生发现事物间的关联,感受诗人对大海的情感如同星星有光、花儿有香、自然而然、始终如一的挚爱。】
三、探寻诗歌情感之美——《繁星(七一)》
(一)读中感悟,理解“漫灭”
1.出示《繁星(七一)》,想象诗中还有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预设1:在繁星(七一)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月光下的园子,冰心坐在母亲的膝盖上。
预设2:我仿佛看到了冰心坐在母亲的膝上,在藤萝的叶下,听妈妈讲故事。
2.指名朗读。相机指导学生想象画面诵读,留住美好的瞬间。
3.师配乐入情入境地诵读,再次指导学生想象画面。
预设1:我仿佛看到了在园子里,有一轮明月挂在高空上,在月下冰心坐在母亲的膝上,唱着童谣。预设2:我看到了在藤萝的叶下,一位母亲正在给一个小女孩扎辫子,她们有说有笑的……
这些美好的回忆就在作者的脑海中,一次次的浮现着,她永远不会忘记。所以作者说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4.如何理解“漫灭”?
预设:磨灭、消失。
“永不漫灭的回忆”就是——永不消失的回忆。
5.全班朗读、背诵。
(二)借助名言,体会情感
1.出示语文园地名言,说说冰心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呢?【出示】
预设1: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冰心写这首诗就是感情的自然流露。
预设2:我体会到冰心奶奶写这首诗就是回忆和母亲在一起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爱。
2.回忆童年往事,配乐仿写诗歌【课件出示】
3.展示分享,引导创编小诗集。
小结:同学们,蝴蝶、蝌蚪、篮球场、自行车……这些都是我们童年的繁星点点。(板书:童年)对于冰心来说,最温暖的永远都是母亲的怀抱。让我们这样的情感继续探寻《繁星》一五九中的画面。
【设计意图:文学作品以情动人,诗歌更是以浓厚的感情为生命的。在交流想象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融入自己的情感,丰富诗歌的内容,以我之心,去体察诗人之心,以我之情,去感悟诗人之情。每个学生都是诗人,他们有着童真的语言,有着独特的表达,将自己的生活场景融入诗句当中,水到渠成,与诗人产生了情感共鸣,在创作诗歌中提升理解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
四、探寻诗歌韵味之美——《繁星(一五九)》
(一)联系生活,理解“风雨”
1.说说这首诗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
预设1:这首歌中的第一个“风雨”,仿佛让我看到电闪雷鸣的景象。
预设2:我仿佛看到了外面正下着倾盆大雨,有一只小鸟被淋湿了,飞快地躲进巢里。
2.联系上下文,理解第二个“风雨”。
预设1:第二个风雨是一些困难或者让人伤心的事情。我仿佛看到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