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几-人教版.doc

183阅读 | 7收藏 | 4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几-人教版.doc第1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几-人教版.doc第2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几-人教版.doc第3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几-人教版.doc第4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4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晨翔梓洁 上传于:2024-06-05
第几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通过情境体验与参与,使学生感知自然数的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可用来表示物体的个数以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让学生理解“第几”的深刻含义, 能正确区分“几个”和“第几”。 数学思考方面:让学生经历情境观察、思考体验等活动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问题解决方面:在创设的情境中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方面: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同时教育学生要懂得尊敬老人;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2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早已有了“第几”这个概念,无论是在学校的站队,还是在学校的课表中,学生们多少都接触到了“第几”这个知识点。但是,一年级学生对“第几”的理解应该是相当的粗浅的,尤其是对“几和第几”根本没有认真的区分过,容易混淆。本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在深刻理解“第几”的含义,明白“几和第几”的区别。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知“第几”,理解“第几”的含义,能区分“几”和“第几”。 教学难点:能体会“第几”的相对性(方向决定数序)。 4教学过程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回顾旧知,链接新知 课前小游戏:“打招呼”、“看手指头说数”。 1、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回顾1~5的基数含义; 2、 出示课件:几只动物站在领奖台上的情境图,然后教师设疑:“这里的1、2、3还表示有1个、2个和3个物体吗?为什么?那它表示什么呢?”来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3、 自然揭示课题:第几。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既沟通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左右和数的基数含义。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认知冲突和求知欲望,从而很自然地揭示了本节课要学习内容:第几。) 活动2【活动】活动探究,认识“第几” 活动一:创设生活情境,初步感知“第几” 1、教师出示课件:一个老师带着三名同学排队买票,正在这个时候来了一位老爷爷,教师借此教育孩子们要文明守纪,自觉排队,同时要懂得尊敬老人,让老人排在前面去。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小明、小芳、老爷爷、老师和小红分别排第几?”然后让学生回答。 2、教师出示课件:小动物们登山比赛的情境。依旧提出问题:“小猫、小狗、小兔、猴子和大象分别排第几?”,然后让学生回答。 3、教师出示课件:一个小姑娘站在她家阳台上,对小朋友们提出了一个数学问题:她家住几楼?然后让学生回答。 活动二:利用故事情境,深入理解“第几” 1、 教师一边出示“猴子吃桃”的课件,一边描述故事情境:一只小猴子出去玩累了,妈妈端出来四个桃子,小猴子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一个,两个,三个,四个。哈哈,终于饱了!小猴子很调皮的说了一句话:早知吃四个就饱了,我干脆直接吃第四个就得了! 2、 教师抛出数学问题:“小猴子说得对吗?” 3、 学生交流讨论后,分享自己的想法。 4、 师生共同小结:“无论第几,都只表示一个物体。”(教师板书) 活动三:利用辩论活动,再次感悟“第几” 1、 教师出示“猴兔争辩”的课件:有几个小朋友在排队,小猴说:“紫色头发的姑娘排第二”;小兔说:“紫色头发的姑娘排第四”。 2、 教师依旧抛出问题:“它们俩谁说得对呢?” 3、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并分享自己的想法。 4、 师生共同小结:观察的方向会决定第几。(教师板书) 活动四:通过圈圈对比,区分几和第几 1、教师出示课件图示,对学生先提出两个数学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老爷爷后面有几个人?”,第二个问题是:“老师排第几?”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用不同的颜色的线条圈一圈,并标出4和第4。 3、教师追问:“这里两个数字都是4,它们表示的意思一样吗?”再次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4、师生共同小结:几和第几的区别。 (设计意图:活动一: 三个情境连用,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去初步感知“第几”,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课程理念,让学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