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个为什么
[教学目标]
1.产生阅读科普作品的兴趣,能自主阅读苏联、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科普作品,了解生活中的十万个为什么。
2.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教学重难点]
产生阅读科普作品的兴趣,能自主阅读苏联、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科普作品,了解生活中的十万个为什么。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了解学生阅读基础
1.导入: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一直沉浸在有关科技的学习中,除了本单元阅读的这些科普知识和作品,你还知道哪些科普知识或作品?你是通过哪些途径知道的?(预设:科学类电视节目;看《十万个为什么》)
2.教师总结:看来,同学们已经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了许多科普知识。这节课,让我们再次感受科普知识的美丽,探究科普知识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二、初步了解米·伊林及其作品《十万个为什么》
1.认识作者。
2.内容导读。
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用屋内旅行记的方式,对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物提出饶有兴味的问题,进行有启发性的解释。比如:是谁发明细瓷器的?有没有硬的液体?穿三件衬衣暖,还是穿一件三倍厚的衬衣暖?为什么水不会燃烧?伊林用浅显易懂却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