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个为什么
[教学目标]
1.产生阅读科普作品的兴趣,能自主阅读苏联、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科普作品,了解生活中的十万个为什么。
2.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教学重难点]
产生阅读科普作品的兴趣,能自主阅读苏联、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科普作品,了解生活中的十万个为什么。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了解学生阅读基础
1.导入: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一直沉浸在有关科技的学习中,除了本单元阅读的这些科普知识和作品,你还知道哪些科普知识或作品?你是通过哪些途径知道的?(预设:科学类电视节目;看《十万个为什么》)
2.教师总结:看来,同学们已经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了许多科普知识。这节课,让我们再次感受科普知识的美丽,探究科普知识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二、初步了解米·伊林及其作品《十万个为什么》
1.认识作者。
2.内容导读。
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用屋内旅行记的方式,对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物提出饶有兴味的问题,进行有启发性的解释。比如:是谁发明细瓷器的?有没有硬的液体?穿三件衬衣暖,还是穿一件三倍厚的衬衣暖?为什么水不会燃烧?伊林用浅显易懂却又富有启发性的道理,娓娓地向读者进行解释。
3.引导学生读课本中米·伊林《十万个为什么》的片段。
(1)从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从生活中提出了许多看似简单,却不那么容易回答的问题。
(2)这本书不仅内容有趣,语言也非常生动,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4.阅读方法点拨。
(1)阅读中,你可能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科技术语。这时候要运用在课本上学过的方法,试着去理解。
(2)读完后,想想书中讲得是否有道理?关于疑问,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三、拓展阅读
1.中国版本的《十万个为什么》。这套丛书涵盖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书中提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乘坐热气球能环游世界吗?时光能倒流吗?为什么飞机不像鸟儿一样扇翅飞行?地球究竟正在变冷还是变暖……如果你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去读一读这套书。
2.世界上还有许多优秀的科普作品。
3.相信读了这些书,你一定会为科学世界里有那么多的奥秘而惊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米·伊林及其作品《十万个为什么》,知道了生活中许多有趣的科学小知识,相信大家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