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苏州园林》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总特征,先总后分,从整体到局部,条理清晰地说明事物的写作方法。
2.理解本文说明语言的多样性、精练性,揣摩语言的精妙。
3.领略我国江南园林建筑的风貌,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并能够从中得到美的享受,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总特征,先总后分,从整体到局部,条理清晰地说明事物的写作方法。
2.领略我国江南园林建筑的风貌,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并能够从中得到美的享受,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学习准备】
查字典,给下列字词注音
轩榭( ) 丘壑( ) 重峦叠嶂( )
嶙峋( ) 镂空( ) 蔷薇( )
池沼( ) 相间( ) 着眼( )
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阅历:
雷同:
斟酌:
别具匠心:
因地制宜:
【初读感知】
3、读课文,思考: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作者对其总体印象如何?
(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3)文章是怎样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的?
(4)文章结尾写什么?有何特点?
(5)通过以上分析,请同学们快速给课文划分层次。
(6)全文的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7)从上述看,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精读品味】
4、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句中的“据说”一词能否去掉?
5、如何理解“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这句话?
6、“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句中的“大多” 一词有何作用?
7、“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作用呢?
8、“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句中的 “补”字生动形象,试分析。
【拓展探究】
9、“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这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0、文章结尾内容是否多余,能否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