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散文二篇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2.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学习《永久的生命》中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3.感受文中字里行间所蕴含的真理,感受作者的胸怀和境界。
教学重难点
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生命的意义。
2.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课前导学
作者作品
走近作者
严文井(1915—2005),作家,湖北武昌(今属武汉)人。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
罗素(1872—1970),20世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历史学家、作家,也是20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他与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对逻辑学、数学、集合论、语言学和分析哲学有着巨大影响。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等。
写作背景
《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体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我们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我为什么而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