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六年级上册科学2.4 火山和地震教案 苏教版.doc

263阅读 | 12收藏 | 6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六年级上册科学2.4 火山和地震教案   苏教版.doc第1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2.4 火山和地震教案   苏教版.doc第2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2.4 火山和地震教案   苏教版.doc第3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2.4 火山和地震教案   苏教版.doc第4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2.4 火山和地震教案   苏教版.doc第5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2.4 火山和地震教案   苏教版.doc第6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6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硬骨頭 上传于:2024-06-17
《地震》教学设计 ——《火山和地震》第2课时 一、教材分析: 《火山和地震》选自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火山和地震》属于“地球的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本单元顺应学生思考、探究问题的规律,从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开始,引领学生从地球表面到地球内部去认识地球,《火山和地震》主要研究地球运动与地表变化。在火山和地震现象中,火山离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实际都比较远,但地震现象对于四川的孩子来说都比较熟悉。本课从学生的亲身感受出发,引导学生建立模型研究,知道火山和地震的成因,知道地震时保护自己的方法。本课共有六个教学活动,2个课时,其中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是重点。 二、学情分析: 1、通过前三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表面的形状和地球内部的构造,还知道地球内部是运动的,充满了力量。 2、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 3、地震现象的内容,离四川学生的生活实际较的比较近 ,有利于课堂教学。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震的形成原因。 2、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国家之一,了解张衡以及他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模拟地震实验,能对现象作出解释。 2、掌握地震来临时的逃生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识地震仪渗透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学习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四、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在震发生时的逃生方法。 难点:了解地震的成因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一条毛巾、有关地震的图片、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 学生分组实验材料: 1、学生每人一根能折断的筷子。 2、模拟地震的发生实验:纸箱、积木。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近几年有一种自然灾害在四川多次发生,给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地震)是的,就是这种非常可怕的自然灾害——地震(板书)。 二、地震形成的原因: (一)研究地震形成的原因? 师:说到地震同学们脑海里马上会浮现出什么画面? 生:楼房晃动、倒塌、地面扭曲、塌陷、大量的人员伤亡…… 师:看来地震留给我们的都是这样的画面,房屋的倒塌、交通路线的摧毁、大量的人员伤亡、亲人的离去……(视频)这些沉重的画面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地震那巨大的、毁灭性的破坏力是怎样形成的呢? 生:板块碰撞、火山爆发…… 师:(同学们的猜想很多,那谁是正确的呢?)我们已经知道地壳是由一层一层的岩石组成的,越往地壳深处压力越大。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岩层会不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来做个小实验。 1、实验1:模拟岩层褶皱的实验 师(讲解):本实验所需要的实验器材就是我手中的这条毛巾,我将毛巾叠成几层,平放在桌上来代表一层一层的岩石。现在请看毛巾的表面呈状态?(生:表面是平的)现在我用手按住毛巾的两头,不断的向中间挤压以此来代表地球的内力作用,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预设:褶皱、弯曲、拢起……孩子们说得都很形象、正确,特别是这位孩子说的褶皱一词更准确、更专业。) 师: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岩层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产生了褶皱 ppt:岩层——〉褶皱)请同学们再想岩层的褶皱处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弯曲到一定的程度最终会怎样?(会断)会吗?我们来试一下。 2、实验2:模拟岩层断裂的实验 ①师:由于岩层是非常的坚硬,所以我们用一根有一定硬度的筷子来代表岩层褶皱处。请同学们拿起筷子,用手握住筷子两端并不断的向中间施加压力,怎样了?(断了)当筷子断裂时,你听到了什么?手有什么感觉?(巨响、震动、手麻) ②讨论:根据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当岩层的褶皱处受到的挤压力越来越大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可能也会被压断)当褶皱突然断裂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可能会发生地震,有剧烈的震动和巨大的声音。 ppt:岩层——〉褶皱——〉突然断裂——〉大地震动) 3、推想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并总结讲解地震的成因。。(分组讨论、汇报) 师:根据以上两个实验请你推想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呢?请同学们自己思考总结一下,(板书:形成)再请孩子们在组内交流你的想法(学生分组讨论) 生:举手汇报。(哪一个孩子来说说你的想法?) 师:孩子们的推想是否正确呢?请孩子们打开教科书第23页,默读第2小节、并联系我们刚才的实验过程,再次感知、理解地震形成的原因。(生读) 4、认识震中震源。 师: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破坏性地震都是由岩层断裂引起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构造地震。另外,火山喷发也会引起地震,过度采矿而造成的地表塌陷也会引起局部地震的发生。 师: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发生了一次特大地震——汶川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那同学们知道它为什么叫汶川地震吗? 生:因为汶川的破坏力最大;因为震中在汶川……。(预设:1、学生能说震中,就直接问“那什么又叫做震中呢?”;2、学生不能说出震中,师讲:孩子们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其实是因为那次地震的震中在汶川。) 师:那什么又叫做震中呢? 生:举手回答 师:其实地球内岩层发生断裂的地方叫震源,如刚才做地震形成原因的这根筷子的断裂处就是震源,它在我们地球的内部。而震源上方正对着的地面叫震中,它在我们球的表面上。(ppt震源、震中)人们也用震中的地名来给地震命名,而且震中的破坏力是最大的。所以在一次地震的发生时,就可以根据什么来判断震中? 生:可以根据房屋的受损情况来判断……破坏性的大小来判断,(师:能不能再说得详细一些,如:破坏力怎样地方就是震中?) 实验3:做模拟地震的发生实验 师:现在我们用学到的知识来做一个模拟实验,请看实验要求。 师:谁来汇报你们的实验结果? 生:举手汇报 师:说出震中的位置?(练习、巩固) 、地震的监测 地震的破坏力确实巨大,地震发生不可避免,我们怎样对地震进行预测,减少灾难的发生呢? 指导学生了解地震的前兆 大自然有着自己的规律,人类无法改变。但是,人们可以运用各种方法,逐步认识它的规律,依循规律,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因此在地震来临之前,大家也应注意一些异常的变化。历史事实和科学研究都证明,地震前是可能产生一些前兆变化的。(地下水宏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