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色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明确说出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2、学会做制造彩虹的实验及七色光合成白光的实验;
3、能够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阳光的色散现象;
2、初步了解光与色彩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关学世界的无限奥妙,欣赏大自然的缤纷色彩。
2、能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七色光的各种实验。
3、能用语言描述彩虹的美丽。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从中体会自我实验的乐趣。
教学难点:在实验过程中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实验验证。
三、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水槽、平面镜片、手电筒、水、三棱镜、白纸、白色卡纸、剪刀、记录表等。
学生准备:彩笔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 同学们,你们看过跑男吗?或者是快乐大本营?记得这里面的一个游戏叫做“你画我猜”,那我们一起来玩这个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激起学生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为下面七色光知识的学习作铺垫。
[提问] 同学们,从刚才游戏的词语中,你们有没有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点?
生会答:想并回答。
[谈话] 对了,就是都在讲彩虹。那接着我们一起来学习《七色光》,(板书课题:七色光)
二、动手实践,进行探究。
探究活动1:交流并制造彩虹,激发学习兴趣。
1、谈话引出彩虹。(观看彩虹视频)
彩虹漂亮吧!那你知道彩虹是由哪几种颜色组成的吗?
学生回答,集体补充。(红、橙、黄、绿、青、蓝、紫)
[提问] 那么,我们在什么情况下能见到彩虹?
学生举手回答,共同总结,教师补充。(雨后、洒水车后面、有阳光和水珠(或水雾)的地方、喷雾器喷雾时、喷泉或瀑布的周围)
此时,如果学生不能回答“彩虹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同学们在回答“在什么地方见过彩虹”时,答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教师启发学生回想生活中类似彩虹的现象(为制造彩虹做准备),学会发现彩虹出现的地方应有充足的阳光和水。
刚才我们都知道了彩虹由七种颜色组成,如果让你画彩虹,你们会画吗?
学生回答。
但我们不画彩虹,我们一起来制作彩虹,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方法可以制造彩虹?
学生回答制作彩虹的方法。
2、教师讲解彩虹的制造方法
[谈话] 制作人造彩虹的方法很多,下面再介绍几种。
(1)将平面镜迎着阳光斜放在浅水盆里,固定牢固,然后将白色卡纸斜放在镜子前方,调整水盆、镜子和卡纸的位置,直到卡纸上出现彩虹。
(2)将三棱镜的一个面对着太阳,让光线射入,然后调整角度,在另一面的墙上也会出现彩虹。
(3)可以对着光观察光盘,也可以看到鲜艳的七色光。
4、学生制造彩虹活动。
学生用方法一和方法二制作彩虹。
学生做实验时,要指导学生要从多个角度观察,寻找最佳位置。在使用三棱镜做光色散上,教师指导学生用其他方法制造彩虹。为学生观察色散现象,教材中提供了两种方法。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利用这种实验也可以看到光的色散,说明阳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但这与自然界中彩虹形成的原理不一样。
5、学生汇报活动情况。
6、[讲解] 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另一侧的屏上出现由红到紫各色光组成的光谱,这种现象叫色散。(板书:阳光→色散→七色光)
7、教师讲解彩虹形成的原理(不要求学生掌握):
彩虹是太阳光穿透水的颗粒时形成的。原本光是笔直行进的,但它也具有一旦进入水中就会折射的性质。因此太阳光在通过水的颗粒时就会折射。此时,由于光折射的角度因颜色而各异,所以七种颜色会以各自不同的角度折射。所以七种颜色会很漂亮地排列起来,这就形成了彩虹。因为彩虹呈现于与太阳方向相反的天空,所以想在雨后看彩虹时要背对着太阳。
探究活动2:混合色光,逆向探究。
1、[讨论] 我们知道了阳光可以色散成为七色光,如果我们把七色光按照一定规律混合,可不可以得到白光(阳光)呢?
2、(教师出示陀螺)
[讲述] 这是个陀螺,我已经在圆面上涂上了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我们快速旋转陀螺,会出现什么结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