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人美 版(北京)五年级美术下册《16. 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doc

298阅读 | 11收藏 | 4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人美 版(北京)五年级美术下册《16. 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doc第1页
人美 版(北京)五年级美术下册《16. 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doc第2页
人美 版(北京)五年级美术下册《16. 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doc第3页
人美 版(北京)五年级美术下册《16. 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doc第4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4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既往不咎 上传于:2024-06-19
《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一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是美术专业知识性很强的一课。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通过对比观察、实验论证,从中发现规律,加深认识,建立概念,并尝试运用这一规律表现生活场景,是发展学生形象思维、提高绘画表现力的重要内容,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本课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实施过程做出合理安排。 在《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感知觉是思维的必然前提。形象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在学校体系中,大多数课程都是建立在抽象符号的基础上,而美术课程则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为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本课依据这一基本理念,组织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透视现象,总结出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实远虚的透视规律,再解释视角、视平线、消失点等相关美术概念,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树;进而通过设计制作表现近大远小现象的小学具,更好的体验物体由近到远时,在视觉感知里发生的由大变小的变化过程;接着演示一幅典型的表现景物近大远小的画,让学生直观感悟到借助视平线和消失点在二维平面上表现出三维立体空间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