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缩句的含义。
2、掌握缩句的要领。
教学重点:
了解可以删掉和不能删掉的成分。
教学难点:
熟练地进行缩句练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有趣导入。
学生:“老师,什么叫缩句?”
教师:“缩句就是把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去掉其修饰、限制和补充说明部分,保留主要成分,不改变句子的主要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
把缩句的含义形象化,一个句子好比一棵大树,缩句就是砍掉树上的枝叶,留下主干。
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缩句的含义。
先学句子中可以缩掉的成分。
先以短语为例子,让学生化繁为简,更有助于对知识的掌握。
出示“……的……”、“……地……”、“……得…”的短语。
告诉学生“……的……”“的”前面修饰名词的短语要去掉,“……地……”“地”前面修饰动词的短语要去掉,“……得…”“得”后面起补充说明的词语去掉。
开始出现大树,缩掉过程砍掉树枝,最后留下主干。
接着出示:指示代词“这、这些”、数量词“一个一座”等、表示时间、地点、条件等短语的“在……下(里、外、中)”。
指示代词和数量词可以直接去掉,在……下(里、外、中),中间的词语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