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信息
课名
《美丽的染纸》
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否
学科
美术
学段
中段
年级
三年级
授课时间
教材
书名:《美术》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年7 月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属于“设计 应用”学习领域。新课标对“设计 应用”学习领域更多的强调创新性与功能性,其中“设计”对现实生活的改变、完善与促进功能尤其得到重视。结合“设计 应用”学习领域对中年级学习目标的要求,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染纸作品的折叠方式与染色的效果是直接联系的,从而使学生在折叠方法上创新,折叠出有新意的作品。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在《色彩滴染》一课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感受色彩的无穷变化和色彩变化之美,并在滴染的学习后,利用已有的折纸基础,通过浸染的方法,创作出千变万化的染纸作品。染纸变化无穷,最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节是一节富于游戏性的美术课。既注重学生学习活动方法的游戏性,又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愉悦性和体验性。
教学背景分析
学生情况:三年级学生对色彩有一定的认知,能够通过学习认识三原色、间色等色彩知识。会简单的折纸,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对于染纸的不同折法能够通过探究尝试出来。想象力比较丰富,有创新的意识,但是不够大胆,需要老师不断地鼓励、引导。
教学方式及手段:谈话、讲授、讨论。手段有:示范教学、提问教学、组织动手实践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重点及分析:
创造性的折纸方法及色彩搭配。折纸的不同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染色效果,因此引导学生动手折叠纸张,为染出奇妙效果做铺垫。
教学难点及分析:
掌握浸染时间及空白的处理。学生动手操作时对时间掌握没有概念,因此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时间长短对染色的影响,为学生染出好看的作品把好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识:(1)知道几种浸染方法。
(2)通过浸染过程,感受色彩的美。
技能:利用折、剪等方法将染纸进行装饰设计。
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小组体验、活动探究中,了解染纸是怎样被“染”出来的。通过染纸让学生感受到色彩的自然美,培养探索精神。
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设计制作出新奇的染纸作品,培养创新精神,感受染纸艺术的形式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设计思路,培养创新精神,感受染纸艺术的形式美。
问题框架
1、产生奇妙变化的不止滴染,还会有什么方法呢?
2、有哪些折法?
3、浸染时间长短有什么不同?
4、展示的三样作品一样吗?不一样是跟什么有关?
5、大家想不想体验一下新方法?
6、说说感受如何?
7、有这样几张作品,大家仔细观察,猜猜他们是怎样折叠浸染出来的?
8、咱们今天做的染纸早在很久以前就有人运用了,想了解吗?
9、美丽的染纸有这么多用途,你能再设计几张有新意的作品吗?
10、我们的作品能够再加工成很多装饰品,你的可以做什么呢?
教学流程图
一、激趣导入:回忆色彩滴染,重温色彩在宣纸纤维里游走、碰撞、融合产生的奇妙变化。
引入新方法——美丽的染纸
二、学习过程:老师示范:
1、对边折纸,浸染色彩;
对角折纸,浸染色彩;浸染时间延长,观察区别;
不规则折纸,尽然色彩;
分别打开折纸作品,学生观察有什么不同。
学生尝试体验折纸染色,说说感受。
老师引导学生由随意折染转变到人为控制,设计折纸染纸。
看图片了解扎染的文化,应用,激发学生再创作。
三、艺术实践:利用折然的方法设计制作几件色彩艳丽、纹样美观的作品。
四、展示评价:说说自己作品的特点,打算设计制作什么用,同学提建议。
小结
板书设计
美丽的染纸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创设情境
(2分钟)
上节课我们尝试了色彩滴染,认识了三原色,见证了色彩在宣纸纤维间游走、碰撞、融合产生的奇妙效果。(PPT)图片回顾产生奇妙变化的不止滴染,还会有什么方法呢?
回忆、回答:三原色是红黄蓝,产生的间色有绿、橙色、紫色。
知识的衔接,激发学习的兴趣。
新课讲解
(12分钟)
今天我不用滴染的方法作画了,仔细观察。
老师拿宣纸折叠后浸染三原色,慢慢打开,学生观察效果,浸染时间长短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折法?
折叠染色第二种(规则折叠,设计上色);
第三种创意折叠,设计染色。
展示的三样作品一样吗?
不一样是跟什么有关?
大家想不想体验一下新方法?
说说感受如何?
有这样几张作品,大家仔细观察,猜猜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