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人美版(北京)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6课 画恐龙(表格式).doc

167阅读 | 6收藏 | 5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人美版(北京)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6课  画恐龙(表格式).doc第1页
人美版(北京)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6课  画恐龙(表格式).doc第2页
人美版(北京)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6课  画恐龙(表格式).doc第3页
人美版(北京)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6课  画恐龙(表格式).doc第4页
人美版(北京)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6课  画恐龙(表格式).doc第5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5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溺宠溺 上传于:2024-05-31
教学基本信息 课名 《 画恐龙—2线条表现 》 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否 学科 美术 学段 第二学段 年级 三年级 授课时间 教材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三年级(上)册 》 出版社: 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 年 12 月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到美术课程要凸显视觉性和愉悦性。本课通过ar成像和互动性体验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等方面感受到快乐,表达个性和创意。课程基本理念中还提到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在学校体系中,大多数课程都是建立在抽象符号的基础上,而美术课程则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向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本课就通过ar实时生成技术让学生的平面作品变成立体形象,从而提高学生学生的视知觉的能力,促进形象思维能力的提升。 新课标还提到要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创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技术性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而美术课程向学生提供了技术性活动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本节课每位学生都能用自己的线条表现恐龙,并使用ar技术和投屏功能和大家分享自己的ar恐龙作品。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线描基础课程知识体系的一部分。是1-6年级美术内容中唯一的以恐龙为主题的课程。本课横跨三个版面,展示了大量恐龙的图片和学生教师线描完成的恐龙作品。在引导学生用基本型概括的方式画恐龙的基本轮廓,并通过观察恐龙图片中的局部用线表现恐龙皮肤的质感和肌理。本课在教学上可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内容为线描恐龙。课前,师生可共同搜集大量的恐龙文字和图片、视频资料,课上交流展示收集的信息,再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描绘恐龙的外型和比例,在第一课时重点解决身体各部位的基本型和比例问题,从而描绘出恐龙外型特征。第二课时为解决线条表现这一绘画难点。运用粗细、疏密、长短、曲直、的线条使画面产生秩序、节奏、肌理的美感。教材第13页有恐龙肌理放大图片和线条表现的对比。使学生能够用已有线条造型能力,用概括、简化、添加等手法进行表现。 教学背景分析 学生情况: 三年级的孩子有一定造型表现能力,对恐龙也有一些基本的了解,许多同学都能说出恐龙的许多知识,能区分不同种类恐龙造型。学生经过第一课时线描恐龙外型的学习能够用基本型概括1到2种恐龙的外型并用线条描绘出恐龙的外轮廓。但在线条表现恐龙皮肤肌理时表现不出来。在用线条表现恐龙时不敢大胆想象和下笔,会出现用线单一、缺乏黑白灰层次的问题。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多媒体特别感兴趣,动手操作能力强,对新鲜事物接受速度快,不会使用ipad等移动终端进行美术相关活动,需要老师在课上给予积极、正面的有针对性的引导。 教学方式及手段: 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中的ar技术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和体验。在技术设备上需要将每台ipad接入局域网,安装appTV 盒子并授权教室内每台ipad,安装看恐龙app、ar涂涂秀app(app store可下载)。2、《看恐龙》《AR涂涂秀》书各2套。3、教师扩印并剪好的ar恐龙画纸。通过ar技术实现情境教学方式,让恐龙“进入课堂”,使学生通过人机互动进行仔细观察。 教学重点及分析: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用线条表现恐龙。所以教师使用先试画再观察ar恐龙的皮肤特点再用线条表现和完成作品的方式去解决重点。 教学难点及分析: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用线条大胆想象和表现恐龙的皮肤肌理。真实的恐龙我们谁都没有见过,我们只能在博物馆中看到真实恐龙的骨骼。这就需要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来为学生的想象力插上翅膀。学生能借助ar软件中的缩放和拍照保存功能随时观察恐龙的肌理,便于难点的攻克。神奇的ar画纸刺激学生大胆绘画,从而让自己恐龙作品变成ar恐龙和自己互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运用线条表现恐龙。 过程与方法 通过ar技术让学生直观感受和观察恐龙。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更敢于创新和表现,尝试把ipad作为美术学具。 教学流程图  板书设计 画 恐 龙 ------2 线条表现 线条: 粗细 表现: 黑白灰关系 长短 疏密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一、创设情境。 1、引导学生回忆1课时恐龙知识。 2、播放景奕瑄同学了解的恐龙知识。 3、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画恐龙》。今天我们只学习用线条表现恐龙。教师板书---第二课时 线条表现。 学生说恐龙知识 学生观看景奕瑄视频,景奕瑄讲解自己对恐龙外型和习性之间的联系。 学生写课题 观看教师板书 复习旧知。 了解恐龙造型和他生活方式有关。 学生尝试线条表现 1、请你参考书14页和老师范画,在恐龙剪影上挑选一个部分画画你学过的线条。 2、你能说说你画的线条吗? 学生尝试绘画:有直线和曲线的变化,下笔不够大胆。 学生发言:我用的直线画脚纹理,曲线画脚趾...... 先动手再有目的学习。 学生观察 1、今天老师把恐龙的影像也带到了也带到了课堂上,请你自己试着观察自己ar恐龙的皮肤。 2、恐龙的皮肤有什么图案?怎样表现呢? 3、教师范画。 学生体验ar恐龙,并带着问题去观察恐龙的皮肤。 学生发言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