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次品》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演示、借助学具摆一摆、画一画或写一写的方式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
2、学生通过猜测、观察、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猜测、观察、试验、推理的活动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教学难点:观察归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方法:猜想与验证、个别学生演示与每位学生动手操作试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推理归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课件出示:(天平秤)问学生会不会使用天平秤?天平平衡说明什么问题?
老师带来了外观一模一样的3个水杯灌满了水,但是一个老师打开喝了一口。那么这一杯就跟另外两个不同,像这一杯子我们就把它当成不合格。现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不合格产品, 这些不合格的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危害, 国家设定了质检部门对产品质量进行把关,并针对各产品设定质量标准。 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情况, 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质量不同的, 重一点或轻一点的物品。 需要想办法把它找出来, 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做找次品。 师: 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找次品。
二、初步感知(“3”中找“1”。)
1、谈话:(老师拿出3个外包装一模一样的杯子)同学们能不能帮老师找出这个次品?(生: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找次品”。(补充课题:找)有什么办法?(学生随意说,教师及时)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到?
2、猜一猜。
3、请说“1次”的同学到前面演示,其他同学评价、判断,最后达成共识——3个正品中找1个次品,用天平称只需称1次就能保证找到次品。【板书:3(1,1,1) 1次】
4、全班同学一起边演示边说刚才那位同学的称法。
三、尝试“找次品”(“5”中找“1”)
1、出示信息二:(课件出示)这里有5瓶健胃消食片,其中一瓶少了3粒,你能想办法把它找出来吗?
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2、试验。学生自己动手用学具摆一摆、说一说。
3、汇报。指明学生边摆边说,教师板书:
5(1,1,2)—(1,1) 2次
5(2,2,1)—(1,1) 2次
4、教师用画图的方式课件演示两种方法。(告诉学生也可以用画图的方式的实验)
5、小结:用天平称的方法“找次品”不管哪种方法,每次天平两边都要放的一样多,还要考虑所有可能性。
四、自主探究,发现“找次品”的最优策略。(“9”中找“1”)
1、出示课件:在9个零件里有1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
2、先让学生说说这次“找次品”和前面的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让后猜一猜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
3,从“9”中找“1”。
(1)每组中安排1人用两手表示天平的托盘,用学具表示零件,模拟实验过程。(2)剩余同学画图记录,并分析称的情况。(3)看看用这种分法保证找到次品需要称几次。
把学生几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展示:
① 9(1,1, 1,1, 1,1, 1,1,1) 4次
② 9(2,2,2,2,1)---(1,1) 3次
③ 9(4,4,1)—(2,2)—(1,1) 3次
④ 9(3,3,3)—(1,1,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