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苏州园林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
2.理清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3.领略作者笔下的图画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
2.理清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法、研读法、拓展法
教学过程展示:
一、新课导入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之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而苏杭美景之最,还在于园林艺术之美。苏州园林处处呈现诗情画意,充满人文思想,置身其中足以陶冶性情,自得其乐。今天,我们看叶圣陶先生笔下的苏州园林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
二、走进课文
(一)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展示课前预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首先请几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思考:
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
让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找出能体现这一整体特点的语句。然后找学生回答,师生共同讨论。
【明确】“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为了突出图画美的特点,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进行说明的?
让学生默读课文,用圈点勾画法标出每段的中心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然后由小组代表进行发言,班内交流,教师适时进行点评并明确。
【明确】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说明这个总特征,作者从四个方面介绍: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最后再从三个细的方面说明,也体现了这一总特征。
3.这是一篇写建筑物的说明文。本文为什么采用逻辑顺序,而不采用空间顺序?
【明确】因为本文所介绍的不是苏州园林某个园林的情况,而是苏州所有园林的共同特色。因此它不像一般介绍某个地方的说明文那样,按照游览的路线来进行叙述,而是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从全局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的不显眼的事物,分项地进行叙述。进而采用了逻辑顺序。
(三)研读品味
要求:首先,学生朗读,围绕下列研读任务,进行圈点勾画,独立分析。其次,小组内交流点评,教师加以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1.“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中四个“讲究”的次序能不能调换次序?为什么?
【讨论展示】四个“讲究”是总括为了实现园林图画美的目的,设计者在设计师遵循的总原则。它们的次序不能任意颠倒,因为前后有着从主体到“配合”到“映衬”,并由近而远关系。是句与句的关系,也关系到下文段与段的关系。随意颠倒会使文章调理不清,影响表达效果。
2作者在描绘苏州园林的美时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请各找一处并体会其作用。
【讨论展示】⑴作比较:
①在介绍布局的时候,将苏州园林内亭台轩村的布局跟宫殿和住宅相比; 突出了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
②在介绍花草树木时说,“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这既是比喻,又是比较,表现了我国传统的审美观点和民族的特有风格。
③在介绍建筑物的色彩时,又与北京的园林相比较,’‘与北京的园林的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杜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
⑵举例子
例如:第2自然段,以游览都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的例子,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再如第5自然段中,以几条园里的古藤为例,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花树的艺术风采。
⑶摹状貌
例如第5自然段中,对苏州园林树木的栽种和修剪着眼在画意的描摹等。
⑷引用:
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时如入画的一 景。
⑸打比方:
用图画来打比方,对称的建筑师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式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3.揣摩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生动、周密、精炼。请分析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至于池沼大多应用活水。
提示:“大多”用得很有分寸,说明大多应用活水,但也有例外。
(2)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
提示:“极少”用得很有分寸,说明也有使用的情况。
(3)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处有个共同点,似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