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苏州园林》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二课,也是中学阶段第一次系统的学习说明文。这一单元,从文体上看,是说明文单元;从题材上看,是有关中国文化题材的文章。在单元教材的编选上虽兼顾文体,但更注重题材内容的相关性。基于这样的认识,对此单元课文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对文本内容及内容所反映的文化的理解上,而不应该只局限于文体知识的把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
2.理清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3.领略作者笔下的图画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
2.理清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
1.领略作者笔下的图画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之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而苏杭美景之最,还在于园林艺术之美。苏州园林处处呈现诗情画意,充满人文思想,置身其中足以陶冶性情,自得其乐。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叶圣陶先生笔下的苏州园林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
二、整体感知
(一)明对象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苏州园林)
2.默读课文,勾画每一段的中心句。
(1)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2)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4)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5)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6)花墙和廊子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7)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8)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9)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
(10)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
(二)抓特征
快速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的句子。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三)理顺序
1.课文第二自然段,作者围绕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写了哪几层内容?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2.课文第三至六自然段内容与第二自然段是什么关系?(总分关系。)
3.第七至第九自然段从哪些角度介绍苏州园林?(局部、细处。)
4·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是按照什么顺序?
小结:叶圣陶老先生按照由总到分、从主到次的顺序展开介绍,每个部分都是围绕“图画美”来说明的。
三、细读探究
(一)析方法
1.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
(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说明方法:作比较
作用:将苏州园林的建筑不对称性与其他建筑的对称性作比较,更加突出苏州园林的美术画特点。
(2)“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说明方法:举例子
作用:以几个园里的古藤为例,生动形象地说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于画意。
(3)“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说明方法:列数字
作用:作者实事求是,不以一“多”字作搪塞,事实上,“一百多处”是出于作者已知条件下对园林数字的准确概括,“十多处”是作者写此文章的依据。
(4)“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说明方法:摹状貌
作用:使说明更具有形象性。
2.小结: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二)品语言
结合下列句子,品味本文语言准确简练、生动传神的特点。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标本”在句中是典范、样本的意思,说明了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各地园林的广泛影响。 精练,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