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八上《19.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文章说明的顺序。
2.学习文章对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以及围绕说明内容组织材料的方法。
3.通过了解苏州园林的特征,激发学生对祖国园林艺术热爱与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说明的顺序,抓住说明对象特征,能根据具体语境分析常用说明方法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了解我国园林的发展、南北风格异同、构成要素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方法: 比较法 讨论法 画批法
第五单元整体架构
人文主题:本单元所选的都是以说明事物为主的说明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介绍的是中国古代建筑,《蝉》说明的是昆虫的习性和成长过程,《梦回繁华》则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幅传世名画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语文要素: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要掌握说明文的特点,学习如何将一个事物介绍清楚。要知道如何抓住事物特征,确定说明重点,学习判断和分析说明方法,揣摩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同时加强思维能力训练,提升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苏州园林》解析
人文主题:体会苏州园林的美,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语文要素:能从整体概况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课文对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教学过程
单元整体架构
参见上方。
新课导入
教师语言: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名闻全国,誉满世界。距今约二千四百年的夫差的馆娃宫,便是苏州第一座园林。现存的园林近则四五百年,远则上千年,可谓源远流长。苏州园林究竟有几处,尚无确切的统计,现存园林尚近二百处,无怪乎人们称苏州为“园林城市”。让我们随着叶圣陶老先生去观赏那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吧。
【设计意图】
调动学生已有的信息储备,增强感性认识。
明确说明对象,把握特征
教师语言:文章标题为“苏州园林”,说明对象即为苏州园林。请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苏州园林的特征。
学生活动: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
1. 从文章中圈画出能概括苏州园林总特征的一句话。
明确:“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教师解析语言:文章采用先总后分式的结构展开。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园林建筑特点的概括介绍和分类说明互相照应,前后提挈。“图画美”这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作为线索贯穿全篇。第 2 段共有五句话。第一句肯定了苏州园林各具特点的事实,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和作者思维的严谨。第二句明确苏州园林的共同点,即提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第三、四句是从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角度具体阐明如何实现这一特点的,要抓住关键词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这”指代的是上一句内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则表明第三句是说明采取的具体方法措施,第二句才是最终表现出来的特征。第五句是从游览者的角度说明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的特征,这样三、四句和第五句就从设计建造和欣赏两方面充分说明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的总特征。
2. 明确第二段与后文之间的关系。
明确:第二段:概括说明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
第三至九段:从不同角度具体说明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
第十段:总结全文。
第二至十段是总分总的结构关系。
作者先介绍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和每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
【设计意图】
抓住说明对象特点,梳理思路。
梳理层次,准确把握说明内容
教师语言:那么作者是如何来说明苏州园林无论站在哪个点上观察,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特点的呢?请再读课文。
学生活动:默读课文,圈画关键词句,思考回答问题。
1. 依次概括第 3 至 9 段的说明内容。
教师语言:说明内容包括说明对象和说明对象的特征,希望同学们有意识用完整语句概括。
明确:
第 3 段: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对称。
教师解析语言:本段第一二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我国的绝大部分建筑与苏州园林的建筑进行比较,说明其不对称的特点。第三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园林的不对称的特点。第四句设问,承上启下,使文章内容关联更紧密,引出下文运用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追求自然之趣、不对称的特点。全段所有说明方法的运用都紧紧围绕“布局不对称”的特点展开,中心明确,特点突出。
第 4 段:苏州园林假山池沼的配合追求自然之趣。
教师解析语言:本段有两个问题要强调。一是首句只明确了说明对象是“假山和池沼”,说明对象的特征要从后文内容中概括。二是说明池沼部分内容比较纷杂,包括引用活水、边沿设计自然、池沼鱼莲有画意等,概括出特点。
第 5 段:苏州园林栽种、修剪树木着眼画意。
第 6 段:苏州园林近景远景层次多、景致深。
教师解析语言:本段明确苏州园林中增加近景远景层次的方法有“花墙和廊子”,还有“镜子”,两者间是由主要到次要的关系。
第 7 段:苏州园林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第 8 段:苏州园林的门窗体现图案美。
第 9 段:苏州园林极少用彩绘,突出自然美。
2. 以第 4 段为例,探究局部说明顺序。
①学生齐读第 4 段。
②选一位同学介绍本段的说明顺序。
明确:本段先写假山堆叠的艺术,或重峦叠嶂,或竹木掩映,游人远望有观赏古代名画的美感,攀登则有如身在山中的实感。次写池沼和其他景物的配合,或河上两桥相望,各呈异彩;或石头花草,随意点缀,无不皆美。再其次又写池沼中还有亭亭玉立的荷花,活泼戏耍的游鱼,充满生气。“图画美”贯穿整个段落。
【设计意图】
理清说明顺序,关注局部说明内容与总特点之间的关系。
课后活动
课后活动:学习《苏州园林》的说明顺序,选取校园一景进行一段说明性文字的写作。(提示:可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介绍。)
【设计意图】
学以致用,巩固新知。
疑难问题探讨
教师语言:叶圣陶从小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非常熟悉,因此对于苏州园林的介绍说明也有独到的角度,这节课我们深入文本,体会作者用笔独到之处。
1. 如何理解作者用绘画形容园林的艺术美。
教师语言:文中多次提到绘画,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或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试从课文中找出几处例子加以简要说明。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圈点勾画。
明确:
⑴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⑵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⑷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⑸苏州园林在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⑹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实际上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教分析:⑴⑵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以中国的审美观为依据,画龙点睛地发表议论,透过景物表象,找出内在规律。⑶⑷⑸是作者随手摘取的几幅小景,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给人似曾相识的审美感觉。⑹句虽未点明绘画原理,但作者的分析说明却完全吻合传统的画论,这样的布局同国画采用“以大观小”的画法、尺幅之中具千里之势的道理是一样的。
2. 第 4 段,作者是怎么说清楚假山和池沼的安排的?
明确:首先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