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苏州园林
课题
苏州园林
课时安排
2 课时
授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 厘清文章的说明顺序。2. 学习课文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 严谨。
过程与方法
1. 引导学生整体梳理课文,逐段研读,把握苏州园林的特点,厘清本文的说明顺序。2. 引导学生继续关注说明方法, 在具体语境中体会其特点。3. 结合具体语句, 进一步把握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苏州园林的美, 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厘清课文思路, 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2. 学习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 并理解其作用。
难点
揣摩语句, 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 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准备
课文朗读音频、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诵读法、 启发式教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第1 课时
教学步骤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家陈从周曾说, “江南园林甲天下, 苏州园林甲江南”, 足见苏州园林之美。 “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 苏州之所以能和天堂相媲美,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乃至世界闻名的古典园林。 很多摄影师为了让读者朋友们全面了解到园林的基本艺术特点, 拍摄了大量非常经典的苏州园林图片汇编成集。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 为这部影集作了一篇序———《 苏州园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板书: 苏州园林)
以园林艺术家的话引出文 题, 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础梳理
作者介绍1. 学生分享自己搜集到的关于叶圣陶的资料。2. 老师用 PPT 展示叶圣陶的简介。叶圣陶(1894—1988) , 名绍钧, 字圣陶, 江苏苏州人, 中国作家、 教育家、 出版家、社会活动家。 1921 年参与组织文学研究会。 1928 年创作长篇小说《 倪焕之》。 后主编《 小说月报》和《 中学生》杂志。 1949 年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后当选为全国文联委员会委员。 叶圣陶的作品构思缜密, 结构严谨, 风格朴实, 语言精练。 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 倪焕之》, 短篇小说《 多收了三五斗》, 童话集《 稻草人》《 古代英雄的石像》, 等等。
简 要 了 解叶 圣 陶 及其作品。
背景探寻本文选自 《 百 科 知 识》1979 年 第 4 期。 略 有 删 节。 原 题 为 《 拙 政 诸 园 寄 深眷———谈苏州园林》。 1979 年初, 香港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 便邀请叶圣陶写一篇序文, 叶圣陶欣然允诺。 后因故摄影集未出版, 序文被《 百科知识》所用, 题为《 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 这篇序文正是叶圣陶对苏州园林深情眷恋的自然流露。 人民教育出版社把它编入语文课本时, 将题目改为《苏州园林》。
介 绍 写 作背 景, 帮 助学 生 理 解课文内容。
基础梳理
字词归纳1. PPT 展示, 检查学生的字词预习情况, 帮助学生再次梳理字词。竿(gān) 芭蕉(jiāo) 雕镂(lòu) 回廊(lánɡ) 阶砌(qì)轩榭(xiè) 池沼(zhǎo)着眼(zhuó) 嶙峋(lín xún) 丘壑(hè)依傍(bàng) 琢磨(zhuó mó) 斟酌(zhēn zhuó)重峦叠嶂(luán)①鉴赏: 鉴定和欣赏(艺术品、 文物等) 。②轩榭: 轩, 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 榭, 建筑在台上的房屋。③池沼: 比较大的水坑。④玲珑: (东西) 精巧细致。⑤嶙峋: 枯瘦的样子。⑥镂空: 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⑦蔓延: 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⑧琢磨: 雕刻和打磨(玉石) ; 加工使精美(指文章等) 。⑨斟酌: 考虑事情、 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⑩明艳: 鲜明艳丽; 明丽。⑪因地制宜: 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⑫自出心裁: 独创一格, 另外想出与众不同的主意、 办法。⑬俯仰生姿: 文中指高树好像低着头, 低树好像抬着头, 形成一种相互呼应的优美姿态。⑭别具匠心: 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 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⑮重峦叠嶂: 重重叠叠的山峰。⑯珠光宝气: 形容服饰、 陈设等非常华丽。 文中形容花开后的艳丽多姿。2. 针对重难字词, 进行适当讲解。例: “琢磨”有两个音, 意为“雕刻和打磨( 玉石) ” “加工使精美( 指文章等) ”时读“zhuó mó” ; 意为“思索; 考虑”时读“zuó mo” 。
引导学生认识、理解课文中 的 生 字、生词。
整体感知
教师播放有关苏州园林的图片, 请同学们欣赏后说出看完图片的感受。(1) 图片介绍了哪些园林?拙政园、 沧浪亭、 狮子林、 留园———苏州四大名园。(2) 说说你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如诗如画、 宛如仙境、 美轮美奂… …2. 下面请同学们听听叶圣陶老先生对苏州园林的评价, 看看是否跟你有同感。(教师播放课文配乐朗读音频, 学生认真听读, 仔细体味苏州园林之美)3. 听完以后,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如下问题: (PPT 展示)(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作答, 教师明确)(1)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作者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是什么?说明对象: 苏州园林。总的印象: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2) 作者是怎样用一句话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的?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 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3) 作者分项概括, 又从四个方面体现以上特点, 是哪四个方面?亭台轩榭的布局; 假山池沼的配合; 花草树木的映衬; 近景远景的层次。
(4) 课文余下部分又介绍了什么?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 门和窗的图案美; 园内建筑的色彩美。(分别出示相应图片, 加深学生对苏州园林的识。)4. 请同学们根据以上分析, 快速地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 并概括段意。 (学生默读课文, 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 教师点名学生回答并总结明确)第一部分(第1 段) : 对苏州园林总的评价。第二部分(第2~9 段) : 多方面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第一层(第2 段) : 总说苏州园林的特点。第二层(第3~9 段) : 分说苏州园林的特点。第三部分(第10 段) : 总结全文, 指出苏州园林能够写的不止这些, 引人遐想。5. 从上述内容看, 本文采用了什么结构? 说明顺序是什么?结构: 总—分—总。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概括—具体、 整体—局部、 主要—次要) 。
通 过 展示 图 片, 让学 生 对 苏州 园 林 有一 个 直 观的 认 识, 从而 更 好 地理 解 文 章内容。2. 通 过 阅读 课 文, 整体 把 握 文章 的 说 明对 象 及 其特点。
3. 通 过 划分 文 章 的段 落 层 次,明 了 文 章的 结 构 和说明顺序。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1. 识记本文重点生字词。2. 预习《 苏州园林》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
第2 课时
教学步骤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温故知新
上节课我们通过阅读课文、 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 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内容。本节课我们主要探究文章运用的说明方法, 揣摩语句, 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 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概 括 上 节课 的 内 容,引 出 本 节课的内容。
研读赏析
( 一) 把握本文采用的说明方法, 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1. 复习有关说明方法的知识。 PPT 出示如下问题,教师点名学生回答并指导明确。(1) 什么是说明方法?说明方法指写说明文时, 用简明扼要的语言, 把事物的实际情况恰如其分地表述出来的方法。(2)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分别有什么作用?
类 型
定 义
好 处
举例子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 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 以便读者理解的说明方法。
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读者更易理解。
作比较
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 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可以突出并强调说明对象的特点。
列数字
从数 量 上 说 明 事 物 特 征 或 事 理 的 说 明方法。
既能准确客观地反映事实情况, 又有较强的说服力。
分类别
根据 形 状、 性 质、 成 因、 功 用 等 属 性 的 异同, 把事物分成若干类, 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的说明方法。
条理清晰, 一目了然。
打比方
用人们熟悉的事物作比来介绍说明人们不熟悉的事物, 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
使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 生动、 形象。
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 科学的术语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的说明方法。
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 使读者在阅读时能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摹状貌
通过描写事物的形状或面貌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使说明更形象、 具体。
2. 学生默读课文, 说说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并结合具体句子, 分析其作用。 (学生圈点勾画, 独立分析, 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看法, 最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指导明确)【示例】①举例子: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 那就一座一个样, 决不雷同… … 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 这句话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形象地说明了池沼的自然之趣。 )②引资料: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 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 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 又是入画的一景。 (这句话引用诗句,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园林的图画美, 不仅使景物更富有美感, 还增添了文章的文采。 )③打比方: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 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 这是不足取的。 (这句话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介绍树木的修剪技巧“着眼在画意”, 取法自然。 )④作比较: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 极少使用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