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庸俗 上传于:2024-05-28
《“计算机之父”童年的故事》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 2、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3、知道阿兰·图灵成为计算机理论的奠基人与他小时候勤于动脑、勇于实践是分不开的。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2、理解小阿兰童年的“怪”与长大成为“计算机之父”有没有关系。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最喜欢上哪门课?大家非常爱上计算机课,那你们知道是哪位科学家最早提出利用机器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的吗?他叫阿兰·图灵,是计算机理论的奠基人,被人们誉为“计算机之父”。[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1、自读课文,提出问题。[要求:自由读课文,把不会读的字、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自己解决。自己思考或查字典后,仍不理解的词句意思、课文内容,用笔划出来,做简单批注。] 2、检查读书,全班质疑。[要求:读书时,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质疑时,认真听同学提问,不重复别人的问题。](他的童年和一般人的童年有什么不同?从哪看出他“怪”?他的童年和长大成为“计算机之父”有关系吗?) 3、默读课文,自己解疑。[要求:全班同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