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雀》的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灰雀》一文作为一篇精读课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是运用人物自身的语言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事件发展的进程。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灰雀》一课时,我安排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在读中体验“自读感知—导读—启思—悟读明理”的过程,实现“体会列宁对灰雀、对诚实男孩的喜爱之情,体验男孩的诚实、可爱”的学习目标。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简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了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三只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深受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城实和天真。
通过言语和行动的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展现事件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选编这篇课文,主要是要学生认识到列宁对儿童的爱护;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学生还可以受到爱护鸟类动物的教育。 21·cn·jy·com
【学情分析】
本文篇幅较长,难度的句子和词语较多,文章中有几个生字是平常不常见的,很容易读错,部分词语的意思比较抽象,给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增加了难度;列宁的循循善诱学生也不易领会。《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结合我们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此本课的教学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的朗读,读懂词句的含义,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www.21-cn-jy.com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具体的词语体会描写灰雀的句子用词的准确。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对生命的博爱,懂得知错就该也是诚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列宁发现灰雀消失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难点:通过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来体一、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
初读课文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灰雀》,请同学们放开声音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师简介灰雀:你们见过灰雀吗?(灰雀是一种十分招人喜爱的小鸟,羽毛多样,鸣声悦耳。)二、学习1自然段。1、你喜欢灰雀吗?读读课文,从哪儿感受到他招人喜欢。 带着喜爱的心情读一读:“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理解:惹人喜爱)2、列宁喜欢这三只灰雀吗?从哪儿看出来。(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抓重点词语“每次”“都要”“仰望”“经常”体会。三、学习3—10自然段。师:列宁每天来到这儿,都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他们。可是有一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不见了。列宁找遍了周围的树林,都没有找到。(一)师:这时,列宁看见了一个小男孩,他和小男孩说了什么?(要求:默读课文3—10自然段,把列宁说的话划出来,再体会一下列宁当时的心情怎样?)生读,师巡视。(二)列宁爱灰雀。1、谁愿意把列宁说的话读给大家听听? 21cnjy.com
2、师:四处找遍了也不见鸟儿踪影的列宁,这时说的每一句话都包含着怎样的心情呢?自己再读读列宁说的话,体会体会列宁这时的心情。(学生自读)3、你们对哪句话体会得更深些?想读给大家听听吗? (1)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我从这一句中看出列宁很关心灰雀。师:那你能不能把列宁对灰雀的关心读出来?生2:我感觉到列宁很着急。(生读)师:列宁是多么着急呀。还有其他句子要交流吗? (2)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生1: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当时的天气非常冷。师:列宁想到了当时的天气很冷,这说明了什么?生2:很担心灰雀。你能不能用朗读来告诉大家列宁很担心?(生个别读、齐读)师:还有小朋友找了其他有体会的句子吗? (3)生1(读):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师:你想说什么?生1:我觉得这时候列宁已经有点伤心了。师:噢,你读出了伤心的感觉了。谁还想读读这个句子?生2读。师:你为什么这么伤心呀?生2:因为本来树上有三只灰雀,在哪儿欢蹦乱跳的,现在只剩下两只了,所以列宁很难过。师:你很难过,为灰雀感到可惜吧?这个句子周老师也很想读一读,如果我读得好,给我点掌声好吗?(师范读,生鼓掌)都认为老师读得好,那你也像我一样读读吧。4、师:列宁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感情。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爱)那你再好好地读读这三个句子,体会一下列宁当时的心情。生自由读三个句子。(三)灰雀哪儿去了。1、师:可是,列宁喜爱的灰雀究竟哪去了?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告诉列宁吗?(被小男孩捉去了)师:课文中没有明确地告诉我们灰雀是被小男孩捉去的,你们会不会冤枉了小男孩呀?(生齐答:没有)那就请你再仔细读一读这部分课文,把能看出灰雀的消失和小男孩有关的句子一句一句都找出来,并说明理由让我心服口服,行不行?可以在有关句子前面打上钩。(板书:灰雀小男孩)生自由读,师巡视。2、师:找完了可以同桌之间交流补充。(生交流)谁想说了?3、全班交流,指导朗读。(1)男孩说:“没……我没看见。”生:因为这里“没”的后面加了省略号,一般说谎的人说的话中会有省略号的。师:你的意思是男孩说的话中有省略号证明他说谎了是吗?说谎时说的话会怎样?生:吞吞吐吐。生2:我觉得这个男孩说:“没……我没看见。”他本来想说出来的,可是他又不敢说。师:他有顾虑是吗?小朋友都看出这个小男孩说谎了。出示:男孩()地说:“没……我没看见。”你能根据自己或别人说谎时的表现把这句话填完整吗?(生自由读)把这种感受融到这句话中读一读,谁想读?(吞吞吐吐、结结巴巴、声音比较轻)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经历或感受再读读这个句子吧。生自由读。师:好,我们继续来交流找到的句子。(2)“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生:这句说明了灰雀有可能是男孩捉去的,所以他不敢讲。师:体会得真好。是呀,这一句可以看出男孩知道灰雀的下落,但还不能肯定地说灰雀是男孩捉去的,是吗?谁找到了理由更充分的句子?(3)“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生:我从这儿知道男孩捉了灰雀,他还想放了灰雀呢。师:你不仅体会到了灰雀是小男孩捉的,还知道小男孩准备放灰雀,你的本领真大。还有其他的句子吗?(4)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生:我从这儿看到了如果不是男孩捉的他就不会这么说,而且他不会知道灰雀到底死了没有。师:是呀,他知道灰雀没有死,说明灰雀一定和他有关系。(5)师:好,那刚才两位小朋友找的句子中都有“一定会飞回来”,这两句读起来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自己试着读读看。(生自读体会)师:谁想读?生读: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师:你觉得她刚才读这两句的语气有变化吗?生齐答:没有。师:谁认为有变化,读给大家听听?(学生可能没有体会出来,无人敢试)那老师来读,你听听看,有没有变化?(师范读)生:老师把这个“一定”和“肯定”读得很响亮。师:你是说我读下一句时突出了“一定”和“肯定”,是吗?突出了这两个词,语气变得怎样了?(坚定)那请你再读读这个句子,把这种坚定的语气读出来。生自读。师:“一定会飞回来”说明了灰雀就是小男孩捉去的。好,小朋友,现在你们就是一个个小男孩了,老师是列宁,我来问你,你一定要如实地回答我,好吗?师:会飞回来?生1:一定会飞回来。师:小男孩,你为什么那么肯定?生2:因为我捉走了灰雀。师:噢,灰雀是你捉去的。小男孩,你现在在想什么呀?生3:我现在在想列宁那么爱灰雀,我回去以后一定要把灰雀放回来。(6)师:小朋友,读到这儿我们已经知道灰雀是小男孩抓了。小朋友真会读书,把小男孩捉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