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练习题(含答案)
一、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崛起( jué qū ) 铿锵( jiàng qiāng ) 疑惑( huì huò )
欺凌( lín líng ) 褴褛( lǚ lǒu ) 轧死( zá yà )
二、看拼音,写词语。
qīng xī
bào fù
qū rǔ
yí
huò bù jiě
zhào shì
chéng chǔ
xùn chì
guāng yào mén méi
三、形近字组词
帝 义 柏 租 帆 惩
蹄 仪 伯 组 凡 证
四、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词语。
沉郁的 响亮的 不幸的 的街道
的分量 的问题 地回答 地赞叹
五、下列句子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选一选,填一填。
A.坚定
B.赞叹 C.悲伤 D.疑惑不解
(1)中华不振哪!
(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4)被外国人占据?为什么呢?
六、关联词填空
无论…总是… 只要…就… 如果…就… 不但…而且…
(1) 每个人都种一棵树,那么祖国 会变得更加美丽。
(2) 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 那么蓬蓬勃勃。
(3)我们少年儿童 要学习好, 要身体好。
(4) 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 怕它一天。
七、按意思写词语。
①欢欣奋起的样子。 ②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
③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④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
八、根据要求写句子。
(1)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缩句)
中国人想不受帝国主义的欺凌。要振兴中华。(用关联词合并句子)
读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使我深受启发。(修改病句)
九、阅读理解,完成练习。
(一)课内阅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片段(一)
此时的周思来才真正体会到“ 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 chóng zhòng )分量( liang liáng )。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 nán nàn )和屈辱中(拯救
挽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 烈 列 )火一直燃烧在周思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题 )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 洪亮 响亮 )回答。
(1)给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音。
(2)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句话把 比作 ,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
(3)此时周恩来的心情是 的,他一直思考的问题是什么?在文中找出来。
(4)结合课文的事例说说“中华不振”的含义。
(5)联系课文和下面的诗句,说说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说说你是为什么而读书呢?说说你的理由。
(二)课外阅读
少年毛泽东发奋读书
少年毛泽东是个学习异常勤奋刻苦的孩子。8岁时他就被父亲送到私塾读书。当时流行一种教学生练字的方法叫“填红蒙字”,就是先生写出字样来,蒙上纸,再让学生用毛笔在上面写。但毛泽东不愿简单地照着填,他要自己放手写,一遍写不好,就多写几遍。有的字,他要练写几百遍。除了手写,他还用心写,走路、吃饭,甚至梦里还想着练写的字的结构、笔画特点,所以,他写的字比一般同学照着填的字还要好。
从懂事开始,毛泽东就承担了家中的一些家务活和农活。劳动的时候,他也不忘读书。一天,父亲让他往田里挑粪,过了一会儿,父亲看田里没人干活了,就到处找,后来,在一座古坟后的老柏树下找到了他。他两手捧着书,正看得津津有味。父亲火冒三丈,质问他为什么不好好干活。毛泽东指着扁担两头的大粪桶说:“爹,我只是歇会儿,从天亮起我已挑了好几担了。”
在读书过程中,少年毛泽东还养成了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他读的书中,许多地方打着问号,或写上批语,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