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课题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磁铁的两极》
执教
教材分析
《磁铁的两极》是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内容,是在认识磁铁能吸什么、磁铁怎样吸引物体之后,指向“磁场”教学的第一课,教材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聚焦:通过推测条形磁铁不同部位磁力大小是否相同,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同时产生本课的研究问题。第二部分是探索:根据推测经历借助回形针用感官感受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观察相同轻重的回形针被磁铁不同部位吸引的距离(先后)以及借助铁粉盒观察铁粉在磁铁上的分布等活动收集磁铁不同部位磁力大小的证据。第三部分是研讨:根据观察的现象建构磁极的概念。第四部分是拓.
展:运用方法认识其他磁铁的磁极。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探究过磁铁能吸引回形针、硬币等铁质物体,为本课借助回形针、铁粉等比较磁铁不同部位磁力大小奠定了基础。二年级的学生对于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是模糊的,关于如何借助回形针、铁粉等比较磁力大的实验操作方法需要进行明确地指导,学生借助示意图表述实验现象以及如何借助现象转换成概念的证据意识需要进一步培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称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条形磁铁的磁力分布是两端磁力大,中间磁力小。
科学探究目标:
能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做出推测。
通过实验测试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
能运用多种方法检测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
能初步运用证据进行信息描述。
科学态度目标:
能体会认真实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能初步了解研究一个问题可以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法。
能体会到多个证据对研究结论的得出具有重要的作用,尝试用多种方式认识事物。
初步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知道运用适当的实验方法能使研究更加深入。
初步运用简单材料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获取证据证明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称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2、通过多次实验感受条形磁铁的磁力分布是两端磁力大,中间磁力小。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条形磁铁的磁力分布是两端磁力大,中间磁力小的推测。
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条形磁铁、蹄形磁铁、回形针、铁粉盒、多媒体课件。
小组实验:条形磁铁、回形针、铁粉盒、记录单。
教学过程
内容提要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调动原有经验,聚焦研究主题
1、展示学生关于磁铁不同部位磁力大小的示意图。
2、交流原有认知,聚焦问题。
学生讨论、交流
通过展示课前学生画的条形磁铁不同部位磁力大小的示意图,引发认知冲突,明确研究磁铁不同部位磁力大小的主题。
二、感官体验力量,实验检测磁力
(一)借助回形针感受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
1.打开课本,阅读,明确实验方法
2.学生感受磁力
3.研讨感官体验
(1)提问:说一说是根据什么感觉来判断磁力大小的?
(2)提问:磁铁各个部位的磁力可能是怎样的?磁力是不是和同学们感受的一样呢?
(二)用磁铁的不同部分接触回形针。
1. 演示方法,明确观测标准
(1)教师演示实验方法。
(2)推测:可以根据什么现象来判断磁力的大小?
2.学生实验,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