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95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
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的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教学难点:
根据看到的不同形状正确的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播放录像——《盲人摸象》
师: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这些盲人之所以说的不对,原因是摸到大象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2.揭示课题
师:其实,在这个故事中还蕴涵着一个数学问题呢?你们想知道吗?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的问题——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观察事物,实践感知
1.观察照片。(1)老师这儿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拍的哪儿吗?(在屏幕上依次打出两张分别从教室的前后拍的照片,让学生进行辨认,仔细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2)想一想:拍的是同一个教室,为什么照片会不一样呢?(启发学生想象拍摄者的位置。)(3)得出结论:同一个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
2.练习:哪张是从学校外面拍的?哪张是从学校里面拍的?你是从哪看出的?
指名回答。3.观察实物
(1) 确定方向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朋友和我们一起学习,看,它是谁呀?(师拿出小熊)大家欢迎吗?(每组组长拿出小熊放在桌子中间,面向自己)请你悄悄地告诉小熊,你坐在它的哪一边?
(2)在自己座位上观察
师 :从你这个位置上能看到小熊的什么?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观察到小熊的样子,并指名说说自己看到小熊那个面?)
(3)观察小熊的前后左右四个面
师:咱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只能看到小熊的一个面,要是能让每个人都看到小熊的前后左右那才好呢!想一想有
什么好办法?(小组内同学商量)
汇报交流:
①转小熊
师:怎么转?谁来试一试?
②换位置
师:请小朋友按照老师要求,坐在不同位置进行观察(手势表示按顺时针方向分别坐在不同位置观察)
③拍照
学生跟着老师模拟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