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正是读书时》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了解国民阅读现状,找出自己在课外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
2.通过课题问卷和交流互动,培养深入探究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次活动,培养并发展展示、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课题问卷和交流互动,培养深入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本次活动,培养并发展展示、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忘记了,你说这样的阅读究竟有什么意义?”有人回答: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你读过的书,其实早已融进你的骨血,只要一个触动点,就会喷薄而出。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读书吧,少年!
二、方法指导
填写调查问卷
请综合参考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课本“资料二”中的调查问卷。这份问卷,旨在帮助同学们了解自己的阅读情况,为改进同学们的阅读现状提供参考,请根据实际情况准确作答。只有数据准确,才能发现自己在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加以改正。
2.问卷程序
①小组内分享个人问卷结果,对照同学的情况,并参照“资料一”中的数据,寻找差距;
②小组展开讨论,找出大家课外阅读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调查展示形式 (详见课件)
①阅读时间调查(饼状图);②阅读量调查(柱状图)(播放微课讲解)
③课外阅读种类调查(柱状图)
三、活动方案
(一)方案展示1
1.名人这样读书
闻一多醉书、华罗庚猜书、侯宝林抄书、张广厚吃书、高尔基救书、苏东坡说书、郭沫若写书
①闻一多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家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一大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入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②侯宝林
相声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③张广厚
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这篇论文共20多页,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他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
④华罗庚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已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⑤高尔基
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⑥苏东坡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年轻时自认为已无书不读,便大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后经一老翁指点,遂改成:“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⑦郭沫若
现代诗人、剧作家郭沫若曾写过一副读书联: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意思是,读书要靠平时下功夫,不能一心血来潮就加班加点搞突出。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锲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