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了解阅读的意义和自己的阅读状况,学会阅读柱形图表,能从图表中发现问题;
交流读书情况,找出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积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学习古代先贤的读书方法,确定自己的阅读改进方案;养成会读书、勤读书、乐读书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认识阅读的重要意义,了解古代先贤的方法和经验。
2、学会就主题进行交际并能悉心倾听对别人的交际过程进行恰当的评价。
三、教学难点
1、阅读柱形图表,从中发现问题。对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发现问题。
2、确定自己的阅读改进方案。
四、学情分析:
现在,课业的负担使许多中学生疲于应付作业、考试,很少有时间来阅读课外书。即使读课外书,绝大部分也是与课程有关的辅导书。同时,随着电脑的普及,不少中学生都沉迷于网络,把大量的课余时间花费在网络上。有不少学生即使看与课程有关的课外书,内容也多是娱乐、网络、武侠、游戏等。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得到智慧启发,滋养浩然之气,读书应该成为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那么如何制定一份专属于自己的阅读改进方案,来改善自己的阅读状况,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在这次学习中,我们将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了解自己与同龄人的阅读状况,学习古代先贤的读书方法,并以此为据,确定自己的阅读改进方案。
(二)阅读意义之我见
【出示任务】
阅读语文书90页【资料三】中的文段二,通过圈点批注细读内容,说说关于读书的意义,你有什么发现,然后选择其中一个意义联系自身谈谈感受。
发现:读书的意义有要我学做一个正直诚实的孩子;开阔了我的眼界;陶冶了我的精神;使得我从小就向往丰富多彩的生活,向往有山有水的大自然。
【交流表达】通过学习,我发现“读书的意义与价值”是 。比如阅读《 》时,我就感受到 (体会与收获)。
示例:通过学习,我发现“读书的意义与价值”是既可以锤炼我们的品德,锻炼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又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陶冶我们的精神,读书能带给我们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比如阅读《朝花夕拾》中《藤野先生》这一篇时,我就感受到学习应该严谨认真,对待他人不能抱有偏见。
(三)阅读现状我知道
【出示任务】
参考自己课前查阅的调查问卷填写方法与注意事项,填写语文书88—89页【资料二】“个人阅读状况调查问卷”,获得自身阅读状况的调查结果。
示例:初一3班小周的调查结果:
①平均每天花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是30分钟左右;
②平均每天花在趣味性阅读上的时间差不多是30分钟;
③每年的阅读量是6—8本书;
④喜欢与别人谈论读书的话题;
⑤传记、漫画、诗词和小说是自己想要看的图书;
⑥我有这些阅读习惯:会联系自身经验来更好的理解书中内容,会发挥联想想象在脑海中再现书中情境,会在读后和朋友分享阅读经验;
⑦最喜欢的5本图书是《荒野求生》《神秘岛》《查理九世》《西游记》和《海底两万里》
我们也像小周一样,做一个简单的整理吧,将自己的调查结果发布到班级群中,和同伴比对调查结果,发现自己在阅读上的长处与不足,在班里说一说,我们可以借助这个交流表达的小梯子来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交流表达】
通过比对调查结果,我发现自己在阅读上可供同伴参考的经验是 ,在阅读上的不足是 。我想通过努力学习,改善我的阅读状况,同学的这条经验可以帮助我: 。
示例:通过比对调查结果,我发现自己在阅读上可供同伴参考的是,阅读兴趣广泛,阅读种类较多,在阅读上的不足是课外阅读时间短,只看自己觉得好玩的书,阅读的时候也不做笔记。
我想向更有阅读经验的同伴看齐,改善我的阅读状况,同伴的这条经验可以帮助我:每天预留出一段专门的阅读时间,积少成多,有意识地读一些需要思考动脑的书,阅读时可以先在书上随着每天的阅读做些标记和批注,读完之后再快速翻一遍自己批注的地方,把自己格外有收获或有感触的地方整理在笔记本上。
接下来阅读一组非连文本了解更多同龄人的阅读状况
小贴士:
①非连文本通常指由多种材料组合而成,同一主题不同内容的非连续性文本。
②建议同学们按顺序一组一组地阅读,有条理的表达你的发现。
【出示任务】请分析以下三组文本,得出相关结论。第一组:语文书87—88页的“国民阅读率指标”柱形图。第二组: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9年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关于0~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阅读量情况的调查。第三组:2020年4月亚马逊中国发布“全民阅读报告”相关内容节选。
注意:读图表要读标题读趋势,做比较。
结论:
第一组:历年来成年人与未成年的阅读率指标相差很大,对比明显,未成年的国民阅读率指标远高于成年人。第二组:相比前一年,各个年龄段的未成年人,在阅读率与阅读量方面均有所提高。第三组:过去一年大众对阅读的热情持续攀升。
【交流表达】
“阅读第一/二/三组非连文本信息后,我的发现有 。对应自身阅读状况,我由此产生的感受和思考是 。”
示例:阅读第一组非连文本信息后,我发现自2010—2015年,9—13岁未成年人的阅读率指标均远高于18—70岁成年人。我认为未成年人普遍阅读量更大,而我的阅读量却很少,应该努力改进。
阅读第二组文本后,我发现0—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阅读量相比